【加】玛格雷特•麦克米兰(Margaret MacMillan):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的曾孙女,毕业于牛津大学,知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研究专长为现当代国际关系。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为麦克米兰的代表作,在历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纽约时报》评为“第一本关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实的著作”。
震惊世界的中美破冰之旅全方位解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踏上中国领土,为1979年中美建交铺下坦途。出发前,他引述美国太空人在月球留下的碑文:“我们是为全体人类的和平而来。”然而,这趟不可思议的外交访问,其实是两国耗费三年精心布局、意在打破冷战格局的世纪会面。
走过动荡的60年代,70年代初的中、美分别身陷“文革”与越战,这困境让两国最高领导人警觉到,原来冷战的意志对抗正是导致内政焦头烂额、外交剑拔弩张的首恶。有鉴于此,急欲创造历史的尼克松找来与他理念相符的外交干才基辛格,嘱命他透过几个秘密渠道,在世人、乃至美国国务院均以为中美关系尚处冰封的时候,暗地里与中方协商史无前例的美国元首访中行程。
借关系正常化解决眼前窘境,实为中、美此举的最迫切动机,然而双方各有不能妥协的底线,尤其在台湾地位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直到正式访问前,少数几位知情者曾以为这次访问随时可能告吹。殊不知三年来,两国投注太多利益于其间,早已成为无法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以大量档案(包括尼克松中国行解密档案)、访问与口述资料剪辑这段历史,不但深入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等关键角色的性格,提供中美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还以慢镜头重播促成当年国际情势的事件,呈现出最立体的中美破冰始末。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消息一出,震惊世界。这一段历史话题,一直是很多人津津乐道,非常想详细了解的。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这本书里,非常详细的对中美破冰之旅进行全方位的解密,这是跨越了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评分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也成为英国外交立国之本进而被人传诵至今,并无数次地在外交史上被印证。而在中国与美国外交关系的破冰之旅,无疑也是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历来是错综复杂的,两国从政治层面甚至...
评分1972年2月21日是一个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的到来是迟早的,但是当那天真的到来时,所有人依然是惊讶的。而这个事件背后发生的一系列详细故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这本由玛格雷特麦克米兰所著的《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详细的记录了当时所发生的细节,给读者呈现...
评分这本书今天粗略的速度了下,大致从4个角度说下这本书的结构吧! 1. 故事整体脉络由大到小,让人对整个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作者本身是前英国首相的曾孙女所撰写,再附上当时的各种新闻资料,书的内容真实性可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事件发生前的美国国内事态到尼克松总统以及...
评分从“乒乓外交”到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已经等得太久,书中详细记录了那次轰动世界的会面,包括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认真考察了大量历史资料,以第三者的角度,较为客观的介绍了两国政治人物的性格、生平和个人主张,并通过仔细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美破冰之旅的始末。 注意,我说的是“较为”,尽管作者来自第三方国家,但从她备注的参考书目来看,引用较多的是美方资料,所以在某些观点上不免偏向于美国。另外,此书还有个缺陷——中西方思维和写作风格差异大,加上政治本就难懂,读者会难以理解书中内容。但总体说来,作者是综合大量史实,加以梳理整合后,尽力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故值得一读。
评分中规中矩 访华主要还是为了苏联和越南问题 神奇的是71年基辛格为了表示诚意印巴战争还撑了下巴铁 虽然叶海亚还是下台了…西哈努克也微尴尬 小蒋的“庄敬自强 处变不惊” 尼喝多了茅台说“保卫中国” 毛说什么水门算个狗屁…
评分英文名更好——争分夺秒(seize the hour),非要“一周改变世界”就很中二。读此书,可知两国政要在促成这一历史转折前后如何谨小慎微,谈判双方攻防之间怎样闪转腾挪。两国外交,兹事体大,虚实之间,来不得半点马虎。
评分震惊世界的中美破冰之旅全方位解密!
评分这是见证了中美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性的一周,也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周!书中包含大量珍贵史料,让我们对这值得纪念的一段历史了解更为透彻,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