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梅兰芳 回忆录 传记 京剧 艺术 戏曲 人物 文化
发表于2025-02-07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竟然还有鲁迅。。。
评分#耳闻
评分黄金时代的黄金人物
评分书是好书 但是居然让我挑出了些许错字 也许书没错是我认错了
评分梅兰芳从被判定为“祖师爷不赏饭”到成为中国戏曲界第一人。除了家世、才能和勤奋,善于把握时代变化和京剧观众心理,用“移步不换形”的方式全面革新京剧,是制胜的关键。 梅派最大的特点,是全面的均衡和规范。这来自梅兰芳对于京剧的认知。他认为,舞台艺术要平衡发展,“善用其长,不可过火”。他的标准是:走到舞台上,就要变成一件艺术品。 梅兰芳能够自己成全自己。无论在民族大义、金钱利益,还是人情世故中的小节,他都善于平衡和取舍。这使一批原本看不起京剧演员的社会名人对他刮目相看,鼎力相助。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八岁学戏,十岁登台,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在音乐、唱腔、台词、舞蹈、舞美、服饰、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抗战中蓄须明志,表现了艺术家崇高的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
全书共分三集,以谈话的形式,将梅家旧事、学艺经过及登台演出、创作等情况娓娓道来,读来有与之围炉夜话、对坐闲谈之感。时间上来说,前两集集中在梅兰芳早年学艺、崭露头角,及1913~1917年间艺术创造实践的历程,对创作时装戏《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的尝试有较详细的记载;第三集则记述了他从1917~1923年间演出《奇双会》,编演《天女散花》《童女斩蛇》《霸王别姬》等戏的情况,以及同余叔岩合作时期、杨小楼合作时期、承华社时期的艺术活动。本书还述及梅兰芳对唱腔和表演的创造、伴奏乐器的增加和舞台装置的改革,以及观摩前辈或同辈名演员表演的心得等。
书前有著名作家章诒和撰写小序,并邀请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著名旅日学者靳飞先生撰写导读,揭示《舞台生活四十年》成书前后秘闻旧事,讲述冯耿光、吴震修、齐如山等“梅党”领袖的复杂关系,并从历史变革和京剧艺术两个角度分析了《舞台生活四十年》的文化价值。
本书还收入了梅兰芳1956年访日演出的随笔《东游记》,并编写了梅兰芳“生平简易年表”和“传记资料知见录”,作为附录。另,配有高清精修照片60余副,作为插图。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逝世时,郭沫若曾为之赋诗一首,此诗亦用在了1962年拍摄的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的电影传记片《梅兰芳》中作为片尾曲。其诗云:“漫夸疏影爱横斜,铁骨凌寒笑腐鸦。沥血唤回春满地,天南海北吐芳华。仙姿香韵领群芳,燕翦莺簧共绕梁。敢信神州春永在,拼...
评分之前不了解戏剧理论的三大体系,也不了解梅兰芳,连《梅兰芳》这部电影都没看过(可惜的是,后来看再看却也没有带来太多触动了)因为一门选修课的原因接触到梅先生,也进而对梅派艺术,甚至是整个戏曲表演。在此过程中阅读了这本书,虽然略显仓促,但也有许多收获。 这是我读...
评分 评分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