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历史学的研究,并在1988年以明代失意士人的焦虑疏解机制解释女性自尽行为增多的现象,实属不易。特别是166种地方志的材料基础,令人惊叹。遗憾的是,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学术界,该著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就材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原创性...
评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历史学的研究,并在1988年以明代失意士人的焦虑疏解机制解释女性自尽行为增多的现象,实属不易。特别是166种地方志的材料基础,令人惊叹。遗憾的是,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学术界,该著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就材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原创性...
评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历史学的研究,并在1988年以明代失意士人的焦虑疏解机制解释女性自尽行为增多的现象,实属不易。特别是166种地方志的材料基础,令人惊叹。遗憾的是,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学术界,该著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就材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原创性...
评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历史学的研究,并在1988年以明代失意士人的焦虑疏解机制解释女性自尽行为增多的现象,实属不易。特别是166种地方志的材料基础,令人惊叹。遗憾的是,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学术界,该著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就材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原创性...
评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历史学的研究,并在1988年以明代失意士人的焦虑疏解机制解释女性自尽行为增多的现象,实属不易。特别是166种地方志的材料基础,令人惊叹。遗憾的是,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学术界,该著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就材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原创性...
虽然有漏洞,有些东西也没有解释清楚,但是能感受到作者的对他所讨论话题的投入和对女性遭遇的悲悯。不喜欢现在很多写东西都过于四平八稳,害怕感情流露的学者。
评分挺不好看的,很多学生翻译,异常拗口,明清研究中大家更习惯用《档案中的虚构》中所引的这类审判文献来讨论死亡与性别问题,因为公认方志中的妇女是被型塑出来的,而这种不同方志间的型塑过程是否具有一致性也是值得商榷的事,至于代表性则更加飘渺难定了。当然殉节女性与当时士人数量的关联确为创见
评分失意的考生与殉节的妇女联系在一起,这个角度很有意思。如果非要说是因果性,个人觉得有点牵强,但至少可以说明是存在相关性的。文章大量的县记考证,还不错。
评分翻译一般般,观点比较有意思,实证不足,强行联系在一起还是不能够完全让人信服。其实感觉如果加深民间戏曲和通俗小说对于明清妇女伦理道德观念这方面影响的研究会不会更有效呢?可惜书里面这方面没有多展开讲。大多数仍然是通过并不完全的县志资料拼接和人数的对比,还是挺可惜的。
评分虽然有漏洞,有些东西也没有解释清楚,但是能感受到作者的对他所讨论话题的投入和对女性遭遇的悲悯。不喜欢现在很多写东西都过于四平八稳,害怕感情流露的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