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 |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家,诗人,画家。
1877年生于德国,1924年入籍瑞士。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
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主要作品
1904 《彼得·卡门青》
1906 《在轮下》
1913 《印度札记》
1919 《德米安》
1922 《悉达多》
1923 《辛克莱的笔记》
1925 《温泉疗养客》
1927 《荒原狼》
1928 《沉思录》
1930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1932 《东方之旅》
1943 《玻璃珠游戏》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据悉市面销量最高版本译自英文版),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 佛陀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 为什么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者的生活? 为什...
评分这本小说书名叫《悉达多》。黑塞的构思很巧妙,他把释迦牟尼(Śākya-muni)的名字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一拆为二,一个是悉达多,一个是乔达摩。释迦牟尼中的释迦(Śākya)是族名,牟尼(muni)是圣人的意思。牟尼意译是能仁或能寂,沉默不语,一直...
评分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 佛陀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 为什么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者的生活? 为什...
评分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评分(以防万一,再次强调,这个悉达多不是佛陀,只是黑塞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所领悟的也不是佛教的教义。) 1.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至今为止我看了最多遍的一本书,市面上能搜集到的译本,我都买了看了,仍然每读每有新收获。 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
可能黑塞是写出了最具诗性的成佛故事,虽然这个乔达摩和悉达多,是从佛祖释迦牟尼拆分出来的,并不是佛陀本身故事。故事的文学性超过佛义,否则一部坛经就超这个文本太多。试想了下,要是还有另一个人能写这么好的佛性故事,我以为是苏轼。
评分姜乙,简直了!!!!看完第一遍的首要感觉是再找译者的其他译文看
评分我们这一生,要自己上路,路过踌躇满志,路过困顿怀疑,路过傲慢无理,路过世俗功利,路过爱与不爱,路过幡然醒悟,路过接受理解,路过自己的一生。
评分一边朗读一边哭。漫长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呀,可这是一场漫长漫长的旅途。一个男人成了孩子,一位思考者成了世人。而所有孩童身上都栖息老人。黑塞的文字太美了,读的特别难受,是极与极的对抗和轮回,明知自己是最终踉跄归入尘土的落叶,也明知自己是天使。
评分姜乙,简直了!!!!看完第一遍的首要感觉是再找译者的其他译文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