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 (1809—1852)
俄国小说家、剧作家。由于果戈理的创造性劳动,小说才开始在俄国文学中取得重要地位。他被公认为俄罗斯小说之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长篇小说《死魂灵》和剧本《钦差大臣》等。
译 者
满涛(1916—1978),原名张逸侯。江苏吴县人。1935年入复旦大学就读,未毕业即留学日本,并在讲习会学习俄语,1936年赴美学化学。1938年初赴法学法文,同年回国。先后在时代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处工作。译作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别林斯基选集》、《果戈理短篇小说集》、《死魂灵》(合译)等。
许庆道(1933—2012),江苏苏州人。青年时代曾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习画,后改攻俄罗斯语言和文学。l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语言系,并留校任教。译有《死魂灵》(与满涛合译)、《外省散记》、《我的沙龙》等。
《死魂灵》的目标是“从一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它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也使果戈理跻身于世界级经典作家之林。小说通过骗子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以图营利的奇异故事,全方位揭示了帝俄社会的腐败和农奴制没落的真相,由此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俄罗斯心灵的真实状态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剖析和观照。在本书中果戈理善于通过喜剧性的细节来折射生活被肢解、生命被窒息、生存被僵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最出色的表现。
如果有第三部,乞乞科夫是否还会干着贩卖“死灵魂”的活计?在他经历了一系列“无妄之灾”之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那些诱惑还会那么强烈地吸引着他吗? 我想,他依然会坐着那辆通常只有光棍汉才会乘坐的相当讲究的四轮轻便马车,身体力行地丈量着俄罗斯的土地,一直...
评分这本书从史诗角度来说,不及《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这样的名著,但是又比《简爱》、《呼啸山庄》这样的名著品质高,可以说是第二等级的名著吧。 之所以不能成为第一等级的名著,关键有几点原因。第一点,篇幅问题,本书大约几十万字上下,而第二卷的手稿又...
评分虽然西人早有评论,认为果戈里的文学作品俄罗斯主题太强,其地方性也许会阻遏别国读者的理解力,但上世纪鲁迅先生却有异声。他将此书译成中文,并大加推介,声言可为国人观照自身机理之用。 通读此书,知鲁迅之言非虚也。 主人公巴维尔•伊凡诺维奇•乞乞科夫的罪恶的直...
评分l 书名 душа(单数形式)兼有“农奴”和“灵魂”两个含义。 可见在俄罗斯人的通常理解里,应译作“死农奴”[1];而“死魂灵”这一理解方式,将关注对象转移至地主、剥削者身上,更具讽刺效果。这可能就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双关。 我国因为鲁迅先生最早在1935年翻译此作为《死...
评分摘要:《死魂灵》是俄国小说家果戈里于184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一个投机的骗子乞乞科夫,假扮成五等文官到处打听并收购死魂灵,并企图为抵押,向政府骗取巨额抵押款的故事,小说以此为主线,通过对五个地主的描述,揭示了人灵魂的麻木不仁,对当时的俄国现实主义...
独树一帜的幽默讽刺笔法,很喜欢。但是居然第二部分未完成,而且完成的部分也思路不太统一,有点惋惜
评分阅读本作困难之处;一是第二卷大量片段的缺失,二是果戈理写东西不太懂克制,常常显得歇斯底里,除此之外,小说内容的丰富性和写作技巧的现代性令人惊叹。果戈理虽然通篇挖苦讽刺的不亦乐乎,但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从室内装潢到乡间草木,从美食佳肴到服装配饰,城中贵族的社交舞会,乡下地主土地上的农耕劳作,每一个场景都画面感十足,好似一幅18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的风情画。写作风格上,作者又将故事叙述、散文、抒情诗多种文体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非常奇妙的表达方式,像戏剧,像史诗,有很多声音在替作者说话,似乎把万能的叙事者解放掉了。一些段落有明显的超现实风格,另一些对乞乞科夫的心理描写又多少有些意识流的味道,主人公身世的交代放到了第一卷末尾,这本身就很现代,果戈理善于炮制金句,而这些句子在一百多年后依旧是一语中的~
评分第二卷由于原本的残缺,读起来游游荡荡、昏头昏脑,但仍不乏精彩的地方。相较第一卷,觉得第二卷的人物更有意思。只是看的时候容易生气,恨不得钻进去狠狠打乞乞科夫三拳,让他不要再说恭维的假大空屁话了。如果海明威在这本书里可太有意思了,能与俄国人民喝酒吹牛,还能打乞乞科夫。
评分插图里的乞乞科夫太丑了
评分笔下的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描述使我很意外。作家有如此的视角,胸怀多么宽广,多么爱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