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G.比斯利,英国人,伦敦大学远东史教授,日本学专家。比斯利于1950年以《英帝国与日本之开国,1834-1858》为题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威廉·G.比斯利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张光
出版时间:2017-8-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99256
丛书系列: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日本史 
  • 明治维新 
  • 历史 
  • 日本 
  •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 日本研究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部史论结合的历史著作,一个集四分之一多世纪的研究和反思成果。费正清东亚研究奖获奖书目。

明治维新的历史涉及到了许多不仅仅对日本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它部分是亚洲对19世纪西方扩张做出的回应。因此,研究明治维新就触及到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现代世界变动的关系的问题。同样地,维新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称之为革命。人们一定会问: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与其他时期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巨大的政治动荡相比又如何?另外,将它与其他地方的政治动荡区别开来的一系列特征,在本质上究竟是日本独有的?抑或是源于西方卷入的事实和性质?最后,既然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其进程对经济增长理论至关重要,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社会的激进重建是前现代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仅仅是其结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是史论结合的书籍,以时间为主线,引用历史数据和相关文献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两国在19世纪面对外患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中国,儒家秩序过于强大,遏制政治和观念的变化,形成保守主义主导国内形势的局面,最终导致衰落。在日本,儒...  

评分

明治维新 江苏出版社 作者:威廉.G.比斯利 译者:张光 汤金旭 2012年7月1日第1版 以下内容以书右下角页码为准:(*为非常重要内容)其余为比较内容和观点 导言:P2 16-18行 明治维新的一些重大变革 正文:P3 第2段 德川幕府政治安排的危险性“隐患”及其有利“安排...  

评分

书其实不错。当然,如果想在这书里找各种人物掌故和段子是甭想了,这书是一本主线相当非常清晰,靠史料和数据来研究推动明治维新各种力量及它们各自变迁轨迹的学术性著作——最后的结论是明治维新乃一场民族运动。 但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132-139页的内容重复印了两次,尊皇主义...  

评分

本书是史论结合的书籍,以时间为主线,引用历史数据和相关文献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两国在19世纪面对外患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中国,儒家秩序过于强大,遏制政治和观念的变化,形成保守主义主导国内形势的局面,最终导致衰落。在日本,儒...  

评分

书其实不错。当然,如果想在这书里找各种人物掌故和段子是甭想了,这书是一本主线相当非常清晰,靠史料和数据来研究推动明治维新各种力量及它们各自变迁轨迹的学术性著作——最后的结论是明治维新乃一场民族运动。 但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132-139页的内容重复印了两次,尊皇主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入门级五星读物~~

评分

一部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研究的学术性专著,借助于扎实的史料档案和统计数据,为读者还原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同时深入探讨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日后发展的诸多影响。尽管可能在部分学者看来,本书有以论带史、论大于史的嫌疑,但本书扎实的阐述分析与清晰的问题意识,仍然非常值得参考。

评分

一本关于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手法和写作手法都很经典,也就意味着很老套。细细看下来会对这段历史脉络有很清晰的了解,但可惜翻译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日本古代的封建制度,总有人说它是仿效自中国,但本质上二者是不一样的。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周,幕府声望的下降就好比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威望不再,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正是西乡隆盛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人的所作所为。然而日本将军之上还有天皇,天皇代表天并且永远正确,所以就有了一个在人间去制约将军的力量,而中国天子之上就是天,如果人力不逮,就只有寄希望于虚无的天意。城乡关系也大有不同,至于文化,朱熹在日本国学者那里,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所以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命运的差异,并非仅仅是时代的关系,更有历史的渊源。

评分

比较枯燥,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可能是学术著作的原因

评分

一本关于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手法和写作手法都很经典,也就意味着很老套。细细看下来会对这段历史脉络有很清晰的了解,但可惜翻译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日本古代的封建制度,总有人说它是仿效自中国,但本质上二者是不一样的。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周,幕府声望的下降就好比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威望不再,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正是西乡隆盛高杉晋作伊藤博文等人的所作所为。然而日本将军之上还有天皇,天皇代表天并且永远正确,所以就有了一个在人间去制约将军的力量,而中国天子之上就是天,如果人力不逮,就只有寄希望于虚无的天意。城乡关系也大有不同,至于文化,朱熹在日本国学者那里,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所以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命运的差异,并非仅仅是时代的关系,更有历史的渊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