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鴻,1986年生,安徽岳西人。20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古民族史,已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
本書從政治體視角出發,嘗試為理解古代華夏提供一條新路徑。無論是商末西土聯盟還是春秋戰國的諸夏,以及與秦漢帝國政治體系綁定的華夏,都是一種由政治關係維繫的人群集團。華夏帝國通過開疆拓土將一些非華夏族群納入統治,也利用文化霸權創造了華夷符號秩序以及關於周邊異族的經史知識體系。魏晉以下帝國分裂,北方五胡政權顛覆了華夷秩序,南方山地諸族在局部地區也獲得了優勢,但隨著兩者的政治體演進,殊途同歸地走上了華夏化的道路。
最近下车间了,晚上八点下班,但同时参加了武汉地区的读书活动,所以就只能每晚读一点,读后再回顾一下,摘出一些结论性的话作为打卡的记录,虽然每一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史料证据与详细的辨析,这也是本书的精彩之处,囿于时间与精力,就留待我以后回味吧。 7.16 第一章 ...
评分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历史上也常被称为“汉人”,这一点人所共知。不仅如此,在传统的白话口语中,还有诸如“汉子”、“老汉”、“好汉”、“一条大汉”、“恶汉”、“痴汉”这样的说法,以“汉”指代成年男性。“汉”在中国,经历了从天河(天汉)变为江河(襄汉),又从江河...
评分最近下车间了,晚上八点下班,但同时参加了武汉地区的读书活动,所以就只能每晚读一点,读后再回顾一下,摘出一些结论性的话作为打卡的记录,虽然每一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史料证据与详细的辨析,这也是本书的精彩之处,囿于时间与精力,就留待我以后回味吧。 7.16 第一章 ...
评分原文:类书所引篇目有时也不可尽信。如…《太平御览》卷901引《南史·四夷传》“滑国条”,又引《后周书·四夷传》…,而今本《南史》无“四夷传”篇名,滑国在《夷貊传下·西域诸国》中。《周书》亦无《四夷传》,而称为《异域传》。 读者按:疑本书作者对引文理解有偏差,故...
评分在歷史研究領域中,最忌諱卻也最容易犯的錯誤,莫過於詞語的意義錯置上。今天我們談論的“中國”跟古代文獻中的“中國”不是一回事,而對於更常見的“華夏”、“諸夏”等,更是莫衷一是。這主要是因為西方民族主義的傳入後所產生的影響,當“民族”、“國族”等概念建構之後,...
很厉害!我最喜欢第2,5章
评分华夏是古代帝国的自称符号。自秦汉以后,帝国范围内再也没有形成高级政治体的可能,而帝国向南方山地得突破于迈进,更使得被困于华夏网络中的蛮酋们为了获得帝国的权力与资源,选择了接受华夏的秩序符号,进入华夏秩序。五胡乱华以后,北方诸国在建设自己的高级政治体的过程中,亦以华夏帝国比附于己,开始了新的华夏化进程。胡老师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坚实的考据与敏锐的分析,更堪楷模。
评分以前对“华夏”“中国”这些共同体概念,我有着若隐若现的怀疑,如今读完此书,通过胡老师扎实详尽的文本分析,便有了些实在的认知。
评分从“族群”又走回“帝国”了,这真的不是新瓶旧酒的传统路径么。。。“华夏即帝国”、“华夏网络”——以政治为纲而弱化文化(或作者所谓“符号”)维度,必然得以牺牲地域特色为代价。华南研究看多了,写南方的章节没见到多少历史人类学,始终觉得未尽其意。。。
评分全书七章三附,七章是比较完整叙述华夏政治体的形成与中古政治体渐次华夏化的一个相当系统化的整体,附录则是与主题有一定关系但尚未整合进七章整体的内容。十篇内容运用了多种包含最新功法在内的历史研究路数,观点蔚为大观的同时,笔法也颇为值得读者学习。总之,此书堪称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