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的技術

觀察者的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喬納森·剋拉裏,美國當代藝術評論傢,哥倫比亞大學當代藝術與理論邁耶·夏皮洛教席講座教授,“區域叢書”(Zone Books)主編,《十月》雜誌(October)編輯顧問,著有《觀察者的技術:論19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知覺的懸置:注意力、景觀與現代文化》《24/7: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等書。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喬納森·剋拉裏(Jonathan Crary)
出品人:
頁數:272
译者:蔡佩君
出版時間:2017-5-1
價格:5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7561786
叢書系列:輕與重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藝術 
  • 視覺 
  • 視覺文化 
  • 藝術史 
  • 哲學 
  • 社會學 
  • 喬納森·剋拉裏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人類文明正步入一個虛擬現實的時代!觀看技術的新變化意味著什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這一全新的視覺世界?

《觀察者的技術》無疑是關於該話題極具啓發性的作品之一。

喬納森•剋拉裏嚮我們展示齣,在19世紀早期,人類同樣經曆瞭一場影響深遠的視覺革命:從“暗箱”到“立體視鏡”。由此,人類之眼成瞭“現代之眼”。然而,觀察技術的轉變並不是單純在技術層麵上的革新,其背後還糾纏著對人類身體的嶄新理解、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的變遷、商品經濟的勃興以及哲學思考的演變等諸多錯綜復雜的因素。總之,被科技史進步敘事所遮掩的裂痕,就此揭開……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2007年剛剛過去,去年你讀過了多少本書?是時候整理一年下來的閱讀所得,但數數手指,年來讀過的書還是不少,於是想到挑選其中七本,來個接龍遊戲,讓「2007選書」變成一個滾雪球式的分享遊戲。我所挑選的,有些去年出版,有些是去年才買,有些則是去年才讀。在基督教傳統中...  

評分

在《观察者的技术》中,克拉里基本意图是选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位画家的三件作品,来探讨各件作品出场前后的“知识型”。“知识型”这个术语来自福柯,基本指一定历史阶段的各种话语实践所遵循的一般惯例与边际条件。克拉里以福柯的理论作为参照,描述了作为“切片”的古典...

評分

一句话总结: The question of the vision in the age of modernity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observer) is foremost an epistemological question than an aesthetic one that is substantially groun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ciences and advancement of optic tech...  

評分

《破報》於10月11日(第481期)刊登了一篇書評——林婉文〈100年內人類的視覺革命及其影響:《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http://pots.tw/node/2772)。問題在於,它幾乎錯失了《觀察者的技術》的真正內容,而這種錯失,很難說是對於書中論點的「另類詮釋」...  

評分

2007年剛剛過去,去年你讀過了多少本書?是時候整理一年下來的閱讀所得,但數數手指,年來讀過的書還是不少,於是想到挑選其中七本,來個接龍遊戲,讓「2007選書」變成一個滾雪球式的分享遊戲。我所挑選的,有些去年出版,有些是去年才買,有些則是去年才讀。在基督教傳統中...  

用戶評價

评分

真是精彩得一塌糊塗,篇幅短小、說理透徹,光芒之處讓MJ那本Downcasting eyes反而顯得無謂冗長。

评分

科學哲學和藝術哲學的交匯。在19世紀的機械化圖景裏,攝影掌握瞭描摹世界的權力話語,光學尤其呈現齣迷人的魅力,實在界需要重新尋找身份的認證。藝術該當如何?本書可與本雅明《攝影小史》、貢布裏希《圖像與眼睛》,道金斯的演化心理學《盲眼鍾錶匠》,平剋認知心理學《心智探奇》等搭配閱讀。

评分

與其說是在解釋十九世紀的視覺,不如說是通過視覺解釋十九世紀的方法

评分

#論文#從譯文佶屈聱牙的風格就能推想原文的晦澀,大量的引證有疊床架屋之感,其實根本性的東西很簡單,就是19世紀以來視覺主體性的齣現以及相關的技術性的變化。從暗箱到後像,技術與裝置的變革持續性地對觀看之道産生震顫。其實,視覺的主觀性,在傳統的繪畫實踐中就已經顯露而齣,雖然那個時候人們並沒有將自己的感受與觀看理論化,貢布裏希在《木馬沉思錄》裏說得很清楚也很簡單:人們隻畫他想畫的東西,而不是畫他看到的東西。視覺經曆變化的背後,實際上是一個更大命題,這一點被本書的作者比較好地把握到瞭,即人類知覺經驗與闡釋力的變化。本書這麼多引文中,真正核心的無非是洛剋的《人類理解論》——人類如何産生意識、觀念、想法——本書為這一問題加瞭一層關於視覺的濾鏡。要開始讀洛剋瞭。

评分

純粹之眼如何造就?作者通過從暗箱到立體透鏡的變化來對此進行迴答。這種變化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在於人類對自身與外在事物關係理解的變化,而後者纔是通嚮後來的現代藝術的鑰匙。從這樣的角度迴看藝術史,也許會有更多有待重新審視和衡量之處。那麼,其他感覺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