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Eliza Marian Butler,1885—1959),毕业于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德意志问题专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位于俄国和马其顿前线的苏格兰阵营的翻译及医护人员,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初版于1934年,曾遭纳粹毁禁,战后成为英语世界的经典。
译者简介:
林国荣,哲学博士,宜春学院公法与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国图志”丛书编委。
本书研究了希腊的艺术与诗歌对德国18世纪以来的伟大作家的影响。全书分为8章,第1章是概论,第2章到第8章依次论述了希腊对温克尔曼,莱辛与赫尔德,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海涅,施里曼、尼采、斯皮特勒、斯蒂芬乔治的影响。作者在概论中对德意志的文化和精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对全书的框架做了简洁的说明。在接下来的7章中,作者以温克尔曼为起点,开始论述希腊在艺术、心理、哲学、文化上对德意志的伟大作家的影响。但作者不局限于研究希腊对他们的影响,也着力分析德国伟大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温克尔曼对后来的作家的影响,歌德对其之后的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这些作家身上随处可见。此外,从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中,巴尔特读出了他们对德意志的身份认同,挖掘了其中复杂之处。
乍一看到德意志问题专家、20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伊莉莎·玛丽安·巴尔特所著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首先就是大吃一惊——怎么会是这样?!“希腊”对“德意志”怎么了,又如何会归结到“暴政”这一概念之上了呢?!就基本概念而言,“暴政”意谓残虐的政治,指的是残酷剥削、压迫...
评分文/柴刀下山 “潘多拉:噢,父亲,让我们死去吧! 普罗米修斯:还没到时候。” 暴政之下,必是毁灭。 作者大约是从毁灭的角度,才将希腊艺术定为暴政的主动实施者。 然而,这是错误的。 希腊艺术于公元前12-公元前1世纪形成,她就在那里,和谐而静美。所以当18世纪的德国艺术家...
评分乍一看到德意志问题专家、20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伊莉莎·玛丽安·巴尔特所著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首先就是大吃一惊——怎么会是这样?!“希腊”对“德意志”怎么了,又如何会归结到“暴政”这一概念之上了呢?!就基本概念而言,“暴政”意谓残虐的政治,指的是残酷剥削、压迫...
评分乍一看到德意志问题专家、20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伊莉莎·玛丽安·巴尔特所著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首先就是大吃一惊——怎么会是这样?!“希腊”对“德意志”怎么了,又如何会归结到“暴政”这一概念之上了呢?!就基本概念而言,“暴政”意谓残虐的政治,指的是残酷剥削、压迫...
评分文|轻禅 了解艺术的人,肯定对欧洲文艺复兴很熟悉,这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直接结果就是:让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艺术与诗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自文艺复兴之后,希腊艺术与诗歌在欧洲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浪漫逐渐蔓延,最终影响了德意志。 这就是《希腊对德意...
“无论多么美,都是一场幻象。”“美和真在此世是永无可能和解的,人类也因此分化为永恒的两个对立的阵营。”“希腊,我们永恒的爱。”
评分可能因為林老師導讀寫得太好了,讓人以為這本書會談不少關於思想和文學內涵的影響,但其實偏向傳記和趣聞。譯者的功力沒話說,完美呈現原書風采。
评分好文笔,领悟生命式的写作。歌德一章读了几页就着一路看着走。如今的鸟人学者岂能写出此等佳作?
评分作者对于所谓“德意志伟大作家”的私生活和个性的兴趣超过对于这一时段文学史的兴趣。或许对于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会是有新意的,对于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贡献不大。但是文笔是不错的
评分“无论多么美,都是一场幻象。”“美和真在此世是永无可能和解的,人类也因此分化为永恒的两个对立的阵营。”“希腊,我们永恒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