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卫克安(Andrew Wheatcroft)
广受好评的历史作家,早年求学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及马德里大学。他撰写了多部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方面的历史著作。他的最新作品是与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合著的《战争之路》(The Road to War)。
他的博学睿智,奠基于扎实的研究和广泛的游历。为写作《奥斯曼帝国》(The Ottomans)和《哈布斯堡王朝》,他曾跨越全球,对土耳其、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奥地利、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历史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他现定居于苏格兰的邓弗里斯郡,执教于斯特林大学。
在六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这个11世纪末迅速崛起的皇族在欧洲叱咤风云,堪称历史的操控者。
在巅峰时期,哈布斯堡王朝曾控制从奥地利到亚得里亚海,从北非到墨西哥的大片领土。他们以胜利者姿态征服半个地球,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将欧洲带入现代历史。这个辉煌家族的一个举动便可引发巨大的蝴蝶效应——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二世因宗教政策在波希米亚引起反抗,冲突演变成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改写了欧洲版图。
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引发大战,从1701年持续到1714年,将欧洲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
即便到了王朝末路,哈布斯堡家族依然有撼动世界的力量,那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导火索便是哈布斯堡末代皇储的遇刺。
人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评价颇为极端,有人说他们是施行残暴统治的魔鬼,也有人说他们是无法融入现代世界的活化石……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卓越的历史作家卫克安还原这一神秘家族的面貌,探索这群个性鲜明统治者的智慧、手腕、巧计,展现他们的荣耀、伟业与失败。
卫克安写的是历史,用的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史学者的视角。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将看到器物、文化、事件背后的深刻意涵,亲历哈布斯堡王朝这头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从兴起到没落的全过程,并经由一个伟大王朝的起伏,感知欧洲大陆的兴衰。想要真正理解欧洲的读者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
但读完之后让人有些失望。 正如作者宣称的,“本书有意忽略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试图将着眼点放在“作为整体的哈布斯堡‘王朝’”。后面一句话,粗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首先,本书的篇幅似乎远远满足不了作者的野心(才三百多页,要涵盖八九百年成员无数的王朝的历史),...
评分为哈布斯堡王朝作传是需要足够勇气的,不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在其庞杂的历史中有所遴选,又要在真假掺半的迷雾中独具慧眼,力求推陈出新。与荷兰作家彼得•贾德森的同名著作把帝国和人民作为讨论中心、聚焦帝国后期改革不同,英国历史作家卫克安的这部《哈布斯布王朝》,则...
评分作为中信出版社的忠实读者,最近新读到了一本名叫《哈布斯堡王朝: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的新书。虽然前些时候,中信也出过另一本《哈布斯堡王朝》,讲述1700-1918年的奥地利史。不过,相比起来,我更喜欢这本新思文化出的。这是因为,这本书更细致地将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完...
评分大约10年前,当汪丁丁老师开始给北大研究生讲新制度经济学时(这里再次向美丽聪慧善良的程琛助教问好),他表达了对两个维也纳小组的特别兴趣。很大程度上,维也纳小组成了拆那保卫赵家协会所宣传的保守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可怜的维特根斯坦的深刻见解被曲解为黑猫白猫能吃饱...
评分“命运的变化丝毫不顾及人类和他们的丰功伟绩,他把帝王和臣民埋在一个墓穴里。” 这句话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爱德华·吉尔所说,也是《哈布斯堡王朝》序言中开头提到的第一个人物。历史总是被这样一群善于归类,言辞精炼的学者从堆满尘埃的旧文件中解放出来。...
序言严肃,正文八卦,尾注学术。看一本等于看两本,编一本费的劲等于编五本。
评分序言严肃,正文八卦,尾注学术。看一本等于看两本,编一本费的劲等于编五本。
评分看这本书真是费劲,像是在读一本厚厚的,错综复杂的家谱,而书写的方式,也和家谱差不多,感觉没什么文学造诣。 (已读)装帧真是精美!但内容真是无爱。真不适合做入门级读物,看完只感觉一阵凌乱。向作者严谨的治学致敬!仅此而已。
评分序言严肃,正文八卦,尾注学术。看一本等于看两本,编一本费的劲等于编五本。
评分“本书有意忽略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忽略了你倒是好好写哈堡如何构建形象的啊!乱糟糟的叙述,又刻意抽掉了主线,展开到一半整本书都垮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