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緒論
一 學術史迴顧
二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章節結構
三 幾個關鍵詞的說明
第一章 民族復興思潮的曆史考察
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復興思想的萌發
(一)孫中山的“振興中華”口號
(二)梁啓超的“少年中國”夢想
(三)國粹派的“古學復興”主張
二 五四時期:民族復興思想的發展
(一)李大釗的“青春中華之創造”和“中華民族之復活”的思想
(二)孫中山的“大中華民族”和“要恢復民族地位”必先“恢復民族精神”的思想
(三)“東方文化派”復興東方文化的思想
三 “九一八”後:民族復興思潮的形成
(一)民族危機與民族復興思潮的形成
(二)費希特民族復興思想的係統傳入及其影響
(三)蔣介石及國民黨人對民族復興思潮形成的推動
(四)知識界關於民族復興問題的討論
四 “七七”後:民族復興思潮的高漲
(一)“抗戰建國”與民族復興
(二)“民族復興節”的設立和紀念
(三)中國共産黨有限度地使用“民族復興”的話語
第二章 民主政治與民族復興
一 為什麼要實行民主政治
(一)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救亡圖存
(二)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國傢統一
(三)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國傢認同
(四)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民族復興
二 中國政治發展的取嚮:民主還是獨裁
(一)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的價值比較
(二)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的現狀分析
(三)中國的政治齣路是民主還是專製或獨裁
(四)國難中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選擇
三 憲政運動的興起與憲法的製定
(一)“九一八”後的憲政運動
(二)“五五憲草”的製定及其批評
(三)“七七”後的兩次憲政運動
(四)戰後圍繞製定憲法的鬥爭
第三章 發展經濟與民族復興
一 民族復興必須發展經濟
(一)中國經濟的落後狀況
(二)經濟落後的原因分析
(三)發展經濟的重要意義
(四)發展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二 發展經濟的道路選擇
(一)“以農立國”論的由來
(二)批評“以農立國”論
(三)反駁“以工立國”論
(四)其他主張的提齣及爭論
三 發展經濟的製度選擇
(一)“九一八”後“蘇俄熱”的興起
(二)知識界的社會主義思潮
(三)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四)計劃經濟還是自由經濟
(下)
第四章 學術研究與民族復興
一 學術研究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
(一)學術創作是民族復興之基礎
(二)“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二 從“整理國故”到“國故整理”
(一)“整理國故”以及學術界的反思
(二)“九一八”後的“國故整理”
(三)“七七”後的“國故整理”
三 “學術中國化”和“文藝的民族形式”
(一)“學術中國化”的提齣
(二)“學術中國化”的成果
(三)“學術中國化”的評價
(四)“文藝的民族形式”及其討論
第五章 民族文化與民族復興
一 復興民族文化的必要與可能
(一)復興民族文化以實現民族復興
(二)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中國文化自身具有復興的質素和能力
(四)西方文化的“沒落”與中國文化復興
二 如何實現民族文化的復興
(一)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認同和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中西文化關係
(四)民族文化復興的道路選擇
三 現代新儒傢復興民族文化的努力
(一)批判西化思潮和曆史虛無主義
(二)闡釋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三)探索中國文化復興的道路
(四)儒傢思想的新開展結語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留給我們的啓迪
一 民族復興不是漢族或某個少數民族的復興,而是包括漢族和所有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
二 民族復興不是復古,而是中華民族的浴火新生或再生
三 民族復興是一個係統工程,不能片麵強調某一方麵,更不能將民族復興等同於文化復興
四 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國的大聯閤、大團結
附錄一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民族復興文章目錄(1931—1945)
人名索引
書成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