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1964年齣生,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2000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奬優秀青年批評傢奬。
2005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文學評論傢奬。
2007年獲魯迅文學奬文學理論評論奬。
2014年獲《羊城晚報》花地文學榜年度評論傢金奬。
2016年獲十月文學奬。
2017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散文傢奬。
著有各種理論批評文集和散文隨筆集10餘種。2014年齣版評論集《緻理想讀者》,2017年齣版《青鳥故事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書名《詠而歸》便由此而來。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誌、古人之書,是自春鞦以降的中國傳統。而歸,是歸傢,是嚮可歸處去。
本書收錄瞭李敬澤曆年來所寫的有關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鞦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於現代鄉野。最後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傢國天下,歸結到春水春風、此身此心。
閱讀經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鬆、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會中,在趣味裏追懷古人的風緻,學習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
我们读古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典谟训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于民间,就以孔子来说,传说中孔子就遇见过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接舆等诸多隐士,他们曾深刻批评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找不到前进之路,不如归隐等,他们思想深...
評分我们读古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典谟训诰,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于民间,就以孔子来说,传说中孔子就遇见过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接舆等诸多隐士,他们曾深刻批评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找不到前进之路,不如归隐等,他们思想深...
評分周末在读者书店看到这本书,翻看了其中的两篇“独不可以舍我乎” 和“寡人有疾”后,觉得很有趣,就决定买来读了。由于大多是书评,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花了一个周末就读了一多半。 文章里一般都是借由一本古书(文言文或白话文)或古人说开去,或上下联系,或古今对比,或生...
評分我是看了第一篇《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后决定买下了这本书。《中》这篇文章,三观正常、借古喻今、文字流畅,所以喜欢。 其余诸篇,大致也是走的这个路数。作者希望以随笔、笔记的方式,把古代的精神、趣事,在今天和自己的身上照应一遍、感叹一遍。这个路数是好路数,只是极...
評分周末在读者书店看到这本书,翻看了其中的两篇“独不可以舍我乎” 和“寡人有疾”后,觉得很有趣,就决定买来读了。由于大多是书评,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花了一个周末就读了一多半。 文章里一般都是借由一本古书(文言文或白话文)或古人说开去,或上下联系,或古今对比,或生...
能感受到李敬澤在寫這本書時,在與古人對話時的心情是愉悅的,心也是如古人般開闊的。
评分開始讀的時候覺得輕浮不正經,後來也就習慣瞭,也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小心思。大多是讀書隨筆。
评分微言大義。從傳統經典裏抓取短小文章,隻言片語,於曆史縫隙處解齣自己的心得。這種“得”是以一個現代人的心來解的,從而平易近人。由傢國大義,曆史幽思,歸結到個人的閑情逸緻。應當迎春風,詠而歸。
评分他的筆觸基本穿梭在春鞦與今日兩端,按照梁啓超的講法,那是童子時代與——青年(青年?可惜任公活不到當下,不能再給我們劃一個清晰定義)時代,童年的我們會詠、會歌詩、會愛也會錶達愛豪爽而多情、天真而守禮,能為一場恩遇去殺人,也能為闡明正義而被殺,人命輕淺地如浮草,乖孩子總是被更早成熟、更早洞悉叢林法則的大孩子嘲諷、欺負,可是那裏仍然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東西。是什麼呢?就像活在當下的我已不可能想象、再現“詠”之神狀一樣,它不是語言講得齣來的,隻存在於我們民族遙遠的、難返的童年記憶裏。
评分微言大義。從傳統經典裏抓取短小文章,隻言片語,於曆史縫隙處解齣自己的心得。這種“得”是以一個現代人的心來解的,從而平易近人。由傢國大義,曆史幽思,歸結到個人的閑情逸緻。應當迎春風,詠而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