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拉夫·尼金斯基
20世纪初充满传奇色彩的芭蕾舞艺术家。1900年进入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学习。18岁时便以天才的表演闻名全俄。1909年加入佳吉列夫创建的芭蕾舞团,编排、演出了《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不朽的巨作。1919年,这位国际舞坛的耀眼明星在时代的浪潮和“凡尘俗务”的纠葛之中很快陨落了,之后的几十年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中度过,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他的表演常令观众神魂颠倒。在短暂而辉煌的舞蹈生涯中,他打破古典芭蕾的范式,创造了大量崭新的动作元素。他的天赋无与伦比,只用一个大跳就能从台前飞越到台后方,并且能在飞跃中改变方向,还能够在空中两腿交叉击打12次。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尼金斯基奖”已成为舞蹈界的“奥斯卡”。世上已无尼金斯基,我们只能从“冰王子”普鲁申科的《献给尼金斯基》中看到这位“舞蹈之神”的影子。
书中字字血泪,是尼金斯基在病中写下的时而堕入癫狂时而又竭力保持理智的作品,记述了尼金斯基悲惨的童年、他的艺术生涯、他与家人紧张而脆弱的关系、人世的跌宕、宗教和政治信仰、黑色的绝望和在神的世界里追逐的焦虑。在手记里,除了家人,佳吉列夫、马辛、斯特拉文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达尔文、托尔斯泰、尼采、左拉、梅列日科夫斯基、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威尔逊等不同领域的人物时隐时现,他们让尼金斯基快乐、悲伤、迷茫、挣扎或者绝望,拉扯着这敏感的灵魂向神靠拢,又向悬崖靠近。
从2000年等这书,终于不辜负我。 从出版社邮购,多出单价好多银子,但是无比幸福。 我的神啊,请安息。
评分此文为转载,原帖作者荷之舞,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909513645 彼得鲁什卡 上世纪最伟大的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Nijinsky)的墓前,呆坐着形单影只的铜像——彼得鲁什卡(Petrushka)。这是舞者生前最负盛名的角色之一,也是舞者本人...
评分【关于亲吻】 《橄榄枝》有一段日子没有看到,看到的那一年我相对“正常化”,我能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获取一种平衡。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记得有一篇关于亲吻神学的文章,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已印象模糊,似乎是关于潘霍华狱中神学的新版演绎。我对神学存有拒斥心理,我认为这对青...
评分写完这本书,他的意识进入了无边的黑暗中。他还要活二三十年吧,其实不活也可以了。一个没有意识的人活着干吗?这本手记写得混乱、恣肆、灿烂、高贵,像一个高烧病人的呓语,像烟花坠落前最闪亮的一瞬。他写了舞蹈,上帝,吃肉与手淫,他的梦幻与计划。天才是让人害怕的。他总...
评分从学校图书馆借《尼金斯基手记》,英文版1936年。扉页夹着的借书卡上,有着从1968年直到电脑使用前所有借阅者的日期,长长几页。这个版本中,他的妻子Romola将自己认为不利于他的内容全部删去,占全部手记的三分之一。 这远不是最后的尼金斯基,但读来仍字字血泪。不是说他的...
3.5吧,了解尼金斯基的一个角度。天才和精神病能写出啥,奇怪的没逻辑的语出惊人的大概如此,说实话虽然以论xx为章节标题但实际上并没论啥,疯子絮语。 另外吐槽排版,真想给1星。都是30几块钱的书,学学上河卓远不好吗……
评分重复而神经质的絮叨,让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感觉快要窒息了。
评分Script of madness:我想成为基督之血,基督之爱,基督的眼睛。不是邪恶,我想要爱,想要生活。我是被上帝拯救的,也是被他搅得永无宁日的灵魂。
评分精神不稳定的状态下写的?口吻却纯粹真挚天真如孩童。“我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会明白我的感受。”
评分生命果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