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金斯基手记

尼金斯基手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俄]瓦斯拉夫·尼金斯基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刘杰
出版时间:2017-8-1
价格:39.8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030632
丛书系列:艺术经典
图书标签:
  • 传记
  •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
  • 回忆录
  • 艺术
  • 尼金斯基
  • 舞蹈之神
  • 俄罗斯
  • 文艺
  • 尼金斯基
  • 手记
  • 舞蹈
  • 艺术
  • 回忆录
  • 芭蕾
  • 天才
  • 孤独
  • 精神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中字字血泪,是尼金斯基在病中写下的时而堕入癫狂时而又竭力保持理智的作品,记述了尼金斯基悲惨的童年、他的艺术生涯、他与家人紧张而脆弱的关系、人世的跌宕、宗教和政治信仰、黑色的绝望和在神的世界里追逐的焦虑。在手记里,除了家人,佳吉列夫、马辛、斯特拉文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达尔文、托尔斯泰、尼采、左拉、梅列日科夫斯基、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威尔逊等不同领域的人物时隐时现,他们让尼金斯基快乐、悲伤、迷茫、挣扎或者绝望,拉扯着这敏感的灵魂向神靠拢,又向悬崖靠近。

作者简介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

20世纪初充满传奇色彩的芭蕾舞艺术家。1900年进入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学习。18岁时便以天才的表演闻名全俄。1909年加入佳吉列夫创建的芭蕾舞团,编排、演出了《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不朽的巨作。1919年,这位国际舞坛的耀眼明星在时代的浪潮和“凡尘俗务”的纠葛之中很快陨落了,之后的几十年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中度过,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他的表演常令观众神魂颠倒。在短暂而辉煌的舞蹈生涯中,他打破古典芭蕾的范式,创造了大量崭新的动作元素。他的天赋无与伦比,只用一个大跳就能从台前飞越到台后方,并且能在飞跃中改变方向,还能够在空中两腿交叉击打12次。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尼金斯基奖”已成为舞蹈界的“奥斯卡”。世上已无尼金斯基,我们只能从“冰王子”普鲁申科的《献给尼金斯基》中看到这位“舞蹈之神”的影子。

目录信息

Part One 论情感
Part Two 论生命
Part Three 论死亡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此文为转载,原帖作者荷之舞,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909513645 彼得鲁什卡 上世纪最伟大的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Nijinsky)的墓前,呆坐着形单影只的铜像——彼得鲁什卡(Petrushka)。这是舞者生前最负盛名的角色之一,也是舞者本人...  

评分

今天3月12日,是俄罗斯舞蹈家尼金斯基的生日。很久以前看过这本手记,但是断断续续一直没看完,很想好好写一篇关于尼金斯基的文章,今天总算整理出来,算是对尼金斯基的生日纪念吧。 悲伤的双鱼座男子 在尼金斯基的呓语中,我总感觉这是一个双鱼座男子,敏感,柔软,幻想…...  

评分

【关于亲吻】 《橄榄枝》有一段日子没有看到,看到的那一年我相对“正常化”,我能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获取一种平衡。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记得有一篇关于亲吻神学的文章,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已印象模糊,似乎是关于潘霍华狱中神学的新版演绎。我对神学存有拒斥心理,我认为这对青...  

评分

2009-11-10见到台版刘森尧译《尼金斯基笔记》,心灵工坊2002年5月出版,有林怀民、王浩威荐、罗曼菲序。与华夏出版社2003版李多译同为杜梅-洛夫斯基(Dumais-Lvowski)的无删节法文版,译文出入不大,有换汤不换药的感觉,简直就像是一个人译的。生疑细对之下,李多抄的是刘本,...  

评分

买来。放在手边。打开时,心里总是颤颤。 你怕什么? 我仔细,一页一页的翻:只为了找google也找不到的图片。 从不觉得自己会欣赏芭蕾,以及歌舞剧之类,但仅仅是一个固态的动作,近百年以前的拙劣的照片,黑白的,不甚清晰,总之,似乎是不该产生这样的震撼。 可你的确被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喜欢他的一切,但这一版中文手记选取了删节版让人失望,之前pdf版虽然有混页的情况但好歹那些出格或是过于赤裸的言语仍被保留了下来。

评分

尼金斯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主人公啊。神的小丑和叶子,白色的爱。据编者言,他和尼采一样,都是在圣·莫里茨开始精神崩溃的。

评分

悲伤的情感有些地方有共鸣,至于神经质的文字和包含其中的所有情感,影响了阅读体验。尼金斯基是Plushenko致敬过的一个人,从尼的手记中勾勒出来的形象比我想象的要普通更难以接受,不过大概普皇致敬的是尼金斯基对艺术的态度以及内在生命力。 PS:尼金斯基1912年编排《牧神的午后》,罗丹写《牧神的午后》评论在1912之后,此时已经和卡密尔(生卒1864-1943)(两人在一起时间1883-1898)分开,但是罗丹后来直到1917年逝世,主要还在用他和克洛岱尔合作期间产生的题材。而卡密尔•克洛岱尔在1893年后与德彪西有过短暂且不明确的关系。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尼金斯基《牧神的午后》,罗丹,串联起来,也许会让维基百科上“罗丹的情人和模特”的卡密尔•克洛岱尔的命运不再是消失吧。

评分

3.5吧,了解尼金斯基的一个角度。天才和精神病能写出啥,奇怪的没逻辑的语出惊人的大概如此,说实话虽然以论xx为章节标题但实际上并没论啥,疯子絮语。 另外吐槽排版,真想给1星。都是30几块钱的书,学学上河卓远不好吗……

评分

了解尼金斯基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