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艺术美学

跨文化艺术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王一川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7520200288
丛书系列:跨文化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跨文化交流 
  • 艺术 
  • 跨文化 
  • 中西交流 
  • 艺 
  • 神话 
  • 文化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节,主要传达我最近对跨文化艺术美学理论问题的初步思考,尝试把它界说为跨越两种或以上异质文化背景下艺术接触中的审美维度的研究,并且梳理出跨文化艺术美学的三种不同情形即跨横、跨涵和跨移,以及它的四个层面即跨门类艺术美学、跨形态艺术美学、跨学科艺术美学和跨价值体艺术美学。

第二节,选择朱光潜早期艺术美学为个案,以辨析它在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的遗踪。与人们有关朱光潜在文化选择上偏于“西方的”这一通常印象不同,这里着力阐明和论证的是青年朱光潜如何在中学与西学之间付出长期的跨文化涵濡之功,并由此辨析他出于对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环境的“顾忌”而有所隐匿及变异的学术遗案。

第三节,讨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论,由此追究作为德国思想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心灵”概念如何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发生了变异。这可以表明,正是本土语境的作用往往会令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发生变异。

第四节,从蒋彝的“中国之眼”案例,探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艺术对话的特点。蒋彝自己的阐释、里德的评价、贡布里希的论述及布列逊的批评都表明,跨文化艺术对话的发生及其演变对本土语境以及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学术背景等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第五节,集中讨论一个专题——“兴味蕴藉”,这是我在参酌前人或时贤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度使用的概念。它来自我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心得,又确实属于跨文化艺术美学论域。这一节在“兴味蕴藉”与“隐喻”之间进行比较,探讨跨文化视域中中国艺术品的本土美质及其世界性意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旅途讀完

评分

还是挺通俗易懂的

评分

王教授的文章对入门者非常友好,无论是写作还是思想都能有所启发。

评分

通俗易懂,抛砖引玉之作。

评分

王一川老师是我大一时候的启蒙老师,所以对他的书总是不忍苛责。能感觉到他的努力,比如提出这个“兴味蕴藉”,很有点融合诸家的意思。只是,眼下的这些理论,用来处理小作家、小作品游刃有余,对大作家却没什么价值,有时候甚至把庸作捧高。这就是我们和巴赫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阐发关系的差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