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鹗(1857——1909)

字铁云,号老残,别署洪都百炼生。

晚清小说家, 祖籍江苏丹徒。虽出身官宦家庭,却不喜科场文字,旷达放浪不拘礼法。

24岁,于扬州拜从太古学派李光昕为师。

31岁,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为中国石印之始。

32岁至39岁,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保荐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41岁,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

44岁,八国联军侵华,刘鹗携资从沙俄手中购得太仓储粟以赈灾民。

52岁,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将其充军新疆。

53岁,病逝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所著《铁云藏龟》为我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

《老残游记》为其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鹗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9-1
价格:42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50071
丛书系列:作家榜经典文库
图书标签:
  • 刘鹗(清) 
  • 古典文学 
  • 中国 
  • 小说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明清古典文学 
  • 游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中文小说中位列前十,历史最久远的为清末作家刘鹗发表于1903年,反映晚清腐败社会的《老残游记》。

本书主人公老残,不入仕途,浪迹江湖,凭借医术糊口,游走中华大地,看似跌宕曲折的游历,实则是潜入官场内部的冒险。

老残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场,芸芸百官,玉贤、刚弼等“清官”的真实面目、官场晋升的手段和细节,一一浮出水面,读来不寒而栗;中国传统官场文化中的规则与潜规则,再无任何遮掩!

本书问世百年,赢得“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之盛赞,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编辑推荐

世纪经典:一个世纪以来,《老残游记》中文印行版本多达186种,并被译成8国语言在海外广为流传。

精美插图:独家收录精美手绘插图,大气呈现中华大地山水风貌。

精校精编:依据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善本为底本勘校,全新精校典藏。

装帧现代:精心设计文字版式,版式舒朗,设计精美,便于阅读收藏。

名人推荐

“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

——严复

“不意中国亦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

——王国维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作者信仰,并见于内。”

——鲁迅

“我平生所见,有清一代的奇才、异人、你们没法框他的人,我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

——周汝昌

“只有精细的观察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底子;只有朴素新鲜的活文字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工具。”

——胡适

“文字之机趣,描写之生动,有眼人自会辨别”

——林语堂

“ 《老残游记》是‘近乎革命式的成就’”

——夏志清

“清末有一册《老残游记》……刘鄂信笔写来,有一种很特殊的诚恳在里面。”

——阿城

“这本书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其衰落之前的最后一篇伟大的赞歌。”

——普实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书不甚厚,连读了两次,虽是结尾太过匆匆,故事架构很是一般,但仍然很有读头。对现实直白的隐晦的、铺陈的暗含的描写与譬喻很可以赏玩。顺着老残的行踪一一看来,故事倒也并不复杂。 先是以船喻国:“原来船身……前后六枝桅杆,挂若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  

评分

有吏夜捉人。先致敬下杜工部。 108页: 刚弼道:“莫非就是省中传的老残,老残就是他吗?” 白公道:“可不是呢!” 刚弼道:“听人传说,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保举他,他不要,半夜里逃走了的,就是他吗?” 老翁逾墙走是有深刻历史渊源的,为了不受人胁迫不得...  

评分

在《老残游记》的自叙中,刘鹗如此表明自己写作的目的:“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悲愤传统的延续。书中的老残,即是现实中刘鹗的影...  

评分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 人生如梦耳.人生果如梦平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趋而质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决.趋而质诸灵椿子,灵椿子亦不能决.还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复如是.观我之室,一榻,一几,一席,一灯,一砚,一笔,一纸.昨日之榻,几,席,灯,砚,笔.纸若是,今...  

评分

官本都是好官,但只因从了那为官的条框戒律,加之时势的腐朽,更要严加遵从世俗的规矩本分,却实不知这些戒律何以成、何以守。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所以读书虽多,戒守虽严,无奈丧失了还原本真之心去看世事人情,实看不到本质,体察不到人心啊…… 入世难,难在人心的持守不...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知道追的作者死活不填坑的痛苦了!太短了啊QAQ!

评分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是绝不仅仅只是讽刺官场,作者对景色风俗人情的描写乃至儒释道的诠释都非常了得。后面的续篇残篇与前面的全本比较起来,有些逊色,尤其是地狱游历,劝化世人是好意,但是这种方式和想象力有些脱离原本的高度。

评分

后面有些狗尾续貂了

评分

终于知道追的作者死活不填坑的痛苦了!太短了啊QAQ!

评分

终于知道追的作者死活不填坑的痛苦了!太短了啊QAQ!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