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青铜器 每天听本书 博物馆 得到 大象公社解读 司母戊鼎 中国
发表于2025-01-22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了解一下
评分三千年前的青铜制造技术就让我叹为观止,从铸造“模范”到娴熟的冶金工艺,到铜锡铅科学比例,再到成熟的青铜生产体系,很有意思。至于中间那段关于改名的故事,直接跳过了。
评分补/我们所看到、听到的历史,其实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的阐述才逐渐形成的,其中真假难辨。而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就得像本书作者一样,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对所谓“历史”的警觉,不去盲目地相信,而是通过仔细的考证去尽可能地寻求事实的真相。
评分3.5 一本小众的学术书???? 1、从司母戊鼎的出土时的不被重视,1946年被送给蒋介石,1950年到达南京博物馆,9年后定居国家博物馆。 2、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是因为字形的问题。 3、铸造工艺“模范法”。需要掌握青铜在凝固和融化时的形态变化,以期在柔韧和坚固之间找到平衡。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商朝的普遍科技水平,可见3000多年前技术之高。
评分3.5 一本小众的学术书???? 1、从司母戊鼎的出土时的不被重视,1946年被送给蒋介石,1950年到达南京博物馆,9年后定居国家博物馆。 2、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是因为字形的问题。 3、铸造工艺“模范法”。需要掌握青铜在凝固和融化时的形态变化,以期在柔韧和坚固之间找到平衡。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商朝的普遍科技水平,可见3000多年前技术之高。
作者简介:
李维明,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曾经历知识青年、工人、中学教师、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职业。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1986年、1992年两次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学习夏商周考古,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常务理事、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出版《豫南及邻境地区青铜文化》《文物中国史•2 夏商周时代》《郑州青铜文化研究》《考古学家邹衡》《画记:一个考古学者的写生历程》学术著作五部,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
编辑推荐:
时代久远、体量宏大、纹饰繁缛的司母戊鼎,在学界享有“青铜时代第一鼎”“中华第一大鼎”“中国第一大鼎”等盛誉。
同一件大鼎,为何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殷墟博物苑、中国科技馆新馆称“司母戊鼎”?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怎么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司母戊鼎到底重多少?为何有的数据是2000余斤,有的数据是1400余斤?
作为蒋介石寿礼的司母戊鼎为何在1949年没有被运往台湾?
司母戊鼎的一只耳是怎样缺失的?
……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潜心专研司母戊鼎,汇总前人研究成果,辨析众多关于大鼎的历史谜团、学术疑惑。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一部关于司母戊鼎的“知识手册”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为何?造一件如此大鼎,需要多少人力?
司母戊鼎上的各种纹饰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寓意?
考古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潜心多年,辨析、解答种种关于司母戊鼎的谜团。
收录作者绘制的司母戊鼎铅笔速写、水彩画作等,可供参考了解大鼎的局部细节。
内容提要: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一件商代青铜大鼎,因其历史久远、体量宏大、造型古朴、纹饰繁缛闻名于世,在学界享有青铜时代第一鼎、中华第一大鼎、中国第一大鼎等盛誉。然而,当人们走近这件享有盛誉的国宝时,却发现其所涉及之历史、考古、文字、冶金等学科知识格外繁复纷纭,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待解之谜。
本书作者专研司母戊鼎多年,对这件商王朝的青铜重器做了细致而深刻的研究,本书便是对其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结集,有关司母戊鼎研究学术史、出土流传、纹饰寓意、铭文释读、更名现象、制作场景、价值估计、大事记等内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