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L.夏伊勒(1904-199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芝加哥,毕业于艾奥瓦的Coe学院并获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环球通讯社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他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战地记者期间,报道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灭亡的经过。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第三帝国的兴亡》(1959年)、《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69年)等。
本书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1934一1941年间作为驻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耳闻目睹的原生记录;是一部痛惜野蛮战胜文明的有温度的历史记录。
《柏林日记》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前传,后者有大段内容直接引自前者。《柏林日记》有非常丰富的一手资料作为支撑。夏伊勒以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协和广场暴乱、德奥合并、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以及纳粹帝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书中还记录了涉及波兰战役、苏芬战争、挪威战役、西线战役和英吉利空战等事件的大量珍贵史料。夏伊勒作为一位记者,还对二战初期战事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尽管他并非军事专家,但在战略问题上却颇有见地,其敏感性和预见性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对于研究二战史极具借鉴意义。
本书1941年7月在美国推出后立即成为最畅销大众类图书。至今仍在世界长销不衰,是夏伊勒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就喜欢这样的历史 ,没有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声音,就是在那记 录,这样才能还原生活的真像,不喜欢读史记 权利的气味太浓,倒是 像《柏林日记》这种原汁原味的东西没被污染 被扭曲的历史太多太多,
评分塔勒布讲对他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不是某位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记者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二战驻德国记者见闻(1934-1941)》。 在读这本书之前,塔勒布已经读过“黑格尔、马克思、汤因比、阿隆和费希特关于历史哲学及历史特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基于一种“事后...
评分《柏林日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L.夏伊勒书写的一部关于德国柏林的记事。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是记录柏林的历史题材,而本书的副标题是二战驻德记者见闻,就更体现出本书的真实性,本书的封面是一群德国法西斯,而最显著的那个人就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发动者阿道夫•希...
评分很明显算作《第三帝国》的前传,故事戛然而止由于。当时看了一点点没有看完就没有看了,又是拿这个短篇练练手。 作者威廉·劳伦斯·夏勒(英语:William Lawrence Shirer,1904年2月23日- 1993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战地记者和历史学家,曾为《芝加哥论坛报》、《国际新...
评分《柏林日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L.夏伊勒书写的一部关于德国柏林的记事。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是记录柏林的历史题材,而本书的副标题是二战驻德记者见闻,就更体现出本书的真实性,本书的封面是一群德国法西斯,而最显著的那个人就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发动者阿道夫•希...
这个城市,有种死亡和悲伤的气氛。
评分虽说会带有主观偏见或被操纵的可能性,笔者留下的这本二战爆发前后的前线日记还是很珍贵的。相较于历史书等后来者,这本书所透露的细节更鲜活也更丰富,阅读时很有代入感。笔者对于军事和政治战略的揣摩和预判挺让人佩服的,很精彩。
评分幽默、刁钻但又不失深度的一本书。德国普通人民对战争的漠然乃至抗拒,和第三帝国军队掀起的四处狼烟,这中间有种割裂,让我无比的困惑。但这种困惑想必是好的,思考比一切都重要。
评分虽说会带有主观偏见或被操纵的可能性,笔者留下的这本二战爆发前后的前线日记还是很珍贵的。相较于历史书等后来者,这本书所透露的细节更鲜活也更丰富,阅读时很有代入感。笔者对于军事和政治战略的揣摩和预判挺让人佩服的,很精彩。
评分虽说会带有主观偏见或被操纵的可能性,笔者留下的这本二战爆发前后的前线日记还是很珍贵的。相较于历史书等后来者,这本书所透露的细节更鲜活也更丰富,阅读时很有代入感。笔者对于军事和政治战略的揣摩和预判挺让人佩服的,很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