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L.夏伊勒(1904-199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芝加哥,毕业于艾奥瓦的Coe学院并获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环球通讯社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他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战地记者期间,报道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灭亡的经过。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第三帝国的兴亡》(1959年)、《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69年)等。
本书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1934一1941年间作为驻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耳闻目睹的原生记录;是一部痛惜野蛮战胜文明的有温度的历史记录。
《柏林日记》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前传,后者有大段内容直接引自前者。《柏林日记》有非常丰富的一手资料作为支撑。夏伊勒以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协和广场暴乱、德奥合并、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以及纳粹帝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书中还记录了涉及波兰战役、苏芬战争、挪威战役、西线战役和英吉利空战等事件的大量珍贵史料。夏伊勒作为一位记者,还对二战初期战事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尽管他并非军事专家,但在战略问题上却颇有见地,其敏感性和预见性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对于研究二战史极具借鉴意义。
本书1941年7月在美国推出后立即成为最畅销大众类图书。至今仍在世界长销不衰,是夏伊勒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今天凭借大量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人们对于一战之后特别是1920年代末希特勒以及他所带领的纳粹德国是如何成形并一步步对世界造成严重后果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但在当时,人们是如何认识希特勒以及他的纳粹党,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相对来说,这方面的第...
评分塔勒布讲对他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不是某位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记者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二战驻德国记者见闻(1934-1941)》。 在读这本书之前,塔勒布已经读过“黑格尔、马克思、汤因比、阿隆和费希特关于历史哲学及历史特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基于一种“事后...
评分这是一本神气的书,只有记者和外交官,确切的说,只有美国的记者和外交官,可以在1941年之前,在纳粹横行的欧洲亲历那段历史,英国和法国的记者在1939年之后渐渐的无法继续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工作。而美国记者的眼光和头脑又是更加全面和独到的,他们的身份远离欧洲,他们没有欧...
评分很明显算作《第三帝国》的前传,故事戛然而止由于。当时看了一点点没有看完就没有看了,又是拿这个短篇练练手。 作者威廉·劳伦斯·夏勒(英语:William Lawrence Shirer,1904年2月23日- 1993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战地记者和历史学家,曾为《芝加哥论坛报》、《国际新...
评分塔勒布讲对他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不是某位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记者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二战驻德国记者见闻(1934-1941)》。 在读这本书之前,塔勒布已经读过“黑格尔、马克思、汤因比、阿隆和费希特关于历史哲学及历史特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基于一种“事后...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的日记,二战之前及战争前期,他恰好是驻柏林记者,他记录下当时德国的情形,有很多丰富的一手资料。但因是作者的日记,而非记者的观察,书中有着太多作者个人的爱憎与情绪,对一些事情的判断也有失理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不如他所写的《兴亡》一书。
评分纳粹的对内愚民,再观当下的人民日报上的贸易战,美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等等等,不禁大笑三声呵呵呵,老大哥会不会正在看着我
评分战争前的前奏
评分幽默、刁钻但又不失深度的一本书。德国普通人民对战争的漠然乃至抗拒,和第三帝国军队掀起的四处狼烟,这中间有种割裂,让我无比的困惑。但这种困惑想必是好的,思考比一切都重要。
评分战争前的前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