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與圖像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考古 攝影 遺址與図像 藝術 考古學 OCAT
發表於2024-12-22
遺址與圖像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考古學傢、早期攝影與對時間的追尋》一篇的文化研究氣味濃厚,攝影技術對於“考古遺址”是如何“凝視並呈現”的,特彆是攝影如何通過藉鑒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主題和構圖方式展現一種前現代的“時間意識”,尤其是對於“虛空”(vanitas)這一主題的反復運用。文章提醒我們,與“現代”攝影師熱衷於展現“遺址的衰敗、重建和保護的論爭”這些質疑現代大眾文化對於古物存在方式和外在環境的破壞這樣的主題相比,19世紀中葉的攝影師更關注技術性和知識性的問題,“包括拍攝儀器的性能和顯影法在技術層麵的不斷革新、構圖、攝影的‘藝術性’、關於遺址‘科學知識’的逐步積纍、對異域、如畫和鄉村元素的探索”。
評分《考古學傢、早期攝影與對時間的追尋》一篇的文化研究氣味濃厚,攝影技術對於“考古遺址”是如何“凝視並呈現”的,特彆是攝影如何通過藉鑒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主題和構圖方式展現一種前現代的“時間意識”,尤其是對於“虛空”(vanitas)這一主題的反復運用。文章提醒我們,與“現代”攝影師熱衷於展現“遺址的衰敗、重建和保護的論爭”這些質疑現代大眾文化對於古物存在方式和外在環境的破壞這樣的主題相比,19世紀中葉的攝影師更關注技術性和知識性的問題,“包括拍攝儀器的性能和顯影法在技術層麵的不斷革新、構圖、攝影的‘藝術性’、關於遺址‘科學知識’的逐步積纍、對異域、如畫和鄉村元素的探索”。
評分很有用,思考和摘抄都在筆記裏瞭。(p152 “迴復”應為“恢復”)
評分對不同時期照片的分析超有趣。隔開一段曆史纔能明白人們究竟怎樣看待遺産,所謂的“保護”又中參雜著多少其它的心思。質疑瞭一堆完瞭以後總得乾點什麼?人們發現可以搞數字化遺産。
評分《考古學傢、早期攝影與對時間的追尋》一篇的文化研究氣味濃厚,攝影技術對於“考古遺址”是如何“凝視並呈現”的,特彆是攝影如何通過藉鑒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主題和構圖方式展現一種前現代的“時間意識”,尤其是對於“虛空”(vanitas)這一主題的反復運用。文章提醒我們,與“現代”攝影師熱衷於展現“遺址的衰敗、重建和保護的論爭”這些質疑現代大眾文化對於古物存在方式和外在環境的破壞這樣的主題相比,19世紀中葉的攝影師更關注技術性和知識性的問題,“包括拍攝儀器的性能和顯影法在技術層麵的不斷革新、構圖、攝影的‘藝術性’、關於遺址‘科學知識’的逐步積纍、對異域、如畫和鄉村元素的探索”。
巫鴻:美國國傢文理學院終身院士,著名美術史傢、藝評傢和策展人。現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係和東亞語言文化係“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東亞藝術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他是許多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美國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參議會委員、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OCAT)學術委員會主席和餘德耀美術館學術委員會主席。他撰寫的有關當代藝術的著作包括:《作品與現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2005)、《走自己的路: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傢》(2008)、《中國當代藝術:基本文獻》(Contemporary Chinese Art:Primary Documents, 2010)和《中國當代藝術:一個曆史敘事》(Contemporary Chinese Art:A History, 2014)《關於展覽的展覽 90年代的實驗藝術展示》(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2016)等。
郭偉其: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美術史係係主任,OCAT研究中心學術總監。
本書為OCAT研究中心展覽與文獻研究叢書第三捲,全書源於OCAT研究中心2017年度的年度展覽。本次展覽為兩所世界頂尖大學的聯閤展示,即“遺址與圖像:牛津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兩項研究計劃”。牛津大學的部分,是隸屬大學考古研究所的“曆史環境圖像資源庫”(Historic Environment Image Resource,簡稱HEIR)所提供的考古遺址曆史照片,包括“‘彼時’與‘此時’”、“攝影作為藝術”、“考古遺址的發掘與再造”三個單元的照片,並對1939年英國薩頓鬍(Sutton Hoo)船葬遺址發掘過程進行整體的幻燈片展示。正如埃爾斯納教授所說,這些攝影作品提供瞭兩種比較形式,來自多個地區的不同記錄方式構成瞭19世紀中葉歐洲中心主義視角下的多元文化比較,而通過這些在不同時期記錄相同遺址的攝影文獻我們又可以在當代學術的視野下嘗試更進一步的比較,即遺址與進入博物館之前的文物所經曆的變化,包括它們在物質上的變更以及在人們的目光與想象中的變遷。這一點也正是芝加哥大學“天龍山石窟”項目的齣發點,研究人員對散落海外的天龍山造像進行三維掃描,采集信息並建立模型,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石窟。尤其有意義的是將藏於海外的天龍山造像與石窟的曆史照片相對照,為造像找到原址,通過數碼技術將這些殘缺部件重新組閤起來,從而使被肢解的佛頭和佛手在虛擬世界中找到瞭曾經失去的身體。這種文物對於原境的要求,被巫鴻教授概括為“不可移動的文物”。除瞭埃爾斯納教授與巫鴻教授的展覽序言與文章之外,關於19世紀以來攝影對考古發掘、研究、教學等方麵的影響與反思,可詳見本書中由牛津大學Katharina Ulmschneider博士與Sally Crawford博士撰寫的文章與圖錄;關於天龍山項目的內容與意義,詳見芝加哥大學蔣人和教授的文章,關於展覽的技術問題可參考太原理工大學張曉教授的說明文字。在本書中,我們還收錄瞭阿洛伊斯·李格爾有關文物保護的重要文獻《對文物的現代崇拜:其特點與起源》的完整英文譯本,以及陳平教授最新修訂的中譯本,供讀者參考。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遺址與圖像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