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律遇上經濟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經濟史 明清史 法律史 邱澎生 曆史 法律 明清 清史
發表於2025-02-02
當法律遇上經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是我期待過高瞭。
評分研究細節與宏觀視野均令人擊節。
評分張壽安主編《晚清民初的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收錄邱澎生“律例本乎聖經:明清士人與官員的法律知識論述”,該文敏銳而強烈的問題意識令人印象很深,但結論不充分,字裏行間仍有一種和西方比高下的“意氣”,這種思想焦慮當然可以理解。到瞭這部論文集,作者繼續著“深入理解(明清)曆史變遷的努力”,但詳盡考訂之後,史論上卻給我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印象。以“晚明有關法律知識的兩種價值觀”為例,即使王樵、王肯堂的確反映瞭兩種法律價值觀,也很難說他們的這種價值觀有什麼“超越和神聖的意義”。
評分作者試圖證明,明清之際雖未齣現歐洲曆史上的商人法(當然,“商人法”這個概念在作者看來亦是18世紀纔在歐洲建構起來的),但在官員、幕友與訟師的推動之下,商業法律亦有實質性發展。總的而言算是法史領域的中規中矩之作,第二-四章似有離題之嫌。
評分張壽安主編《晚清民初的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收錄邱澎生“律例本乎聖經:明清士人與官員的法律知識論述”,該文敏銳而強烈的問題意識令人印象很深,但結論不充分,字裏行間仍有一種和西方比高下的“意氣”,這種思想焦慮當然可以理解。到瞭這部論文集,作者繼續著“深入理解(明清)曆史變遷的努力”,但詳盡考訂之後,史論上卻給我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印象。以“晚明有關法律知識的兩種價值觀”為例,即使王樵、王肯堂的確反映瞭兩種法律價值觀,也很難說他們的這種價值觀有什麼“超越和神聖的意義”。
邱澎生,颱灣大學曆史學博士(1995年),曾任職於颱灣“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教授(2012年7月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經濟史與法律史,齣版有《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專著)、《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與陳熙遠閤編)等著作。現正以清代巴縣檔案為基礎撰寫《清代中期重慶城的物質生活與法律規範》書稿,並同時探究明清中國法律知識與法律價值觀的演變。
明清時,中國沒有發生歐美“工業革命”那種以機器大規模生産的經濟變化,清末以前也並未齣現“民主憲政”之類的法律與政治改革運動,但是仍然齣現許多有意義的社會變遷。本書有係統地描述並論證明清中國經濟與法律的發展曆程及其曆史意義,點齣探究明清經濟史的重要意義,提齣明清中國也有商業法律的主張。
本書為使讀者能容易理解當時中國經濟與法律互動的復雜性,先介紹十六至十九世紀之間的中國經濟變動趨勢,以下各章展開對明清中國商業法律的說明與分析。作者將研究視角做瞭較大範圍的擴充,不僅討論處理市場交易、商事糾紛與商業契約的法律規範本身,也分析當時中國用以運作商業法律的製度變遷,更進一步將“非西方”地區的曆史完整地納入,以說明一些重要的經濟與法律變遷究竟是如何逐漸由明清中國部分地區往外擴散至全國,進而改寫瞭既有的近代世界經濟史。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當法律遇上經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