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徵,教授,寫作者。199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設計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設計係,從事建築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及研究。文字專注於建築、藝術與設計,探索以更個人化和更自由的方式書寫空間的故事。著有《建房》等建築隨筆。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是一本旅行散文集,收錄瞭作者在2013—2015年間幾次建築之旅後寫作的手記。
這些圍繞“房子”而書寫的文章,講述瞭一個個在真實空間中行走的建築故事,有的是關於房子的設計,有的是關於設計房子的人以及曾經居住在房子裏的那些故去之人的故事,還有的是作者在旅途中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記錄和感悟。
作者試圖通過這樣的文字進一步研習、思考建築和空間與人性及生活之間的關係,並留存對這些看過的房子的長久記憶。
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建筑书籍,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那样,这是一本随笔集,围绕建筑之旅而书写的文字。文字所描写、记录的最终对象是“旅”而非“建筑”,可见重点在于旅行,而非描写、研究某座房子的结构、形式、历史等等。建筑,为旅行提供了目的、方向,为旅程和文字...
評分6月的时候去欧洲游学了一趟,心里面有很多的想法,有点千头万绪的感觉梳理不清楚。前段时间买了一些书,其实都是读书的时候万老师列的必读书目,什么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那时候买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都是在读书馆借的,囫囵吞枣的读下...
評分关于建筑,关于旅行 文//雪山上的彩虹 虽然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也是建筑师感情上的寄托,并且一座建筑背后还承载了很多艺术、思想和文化,也就是说建筑是用它自己独特的语言向我们述说属于它自己的故事,但《在去看房子的路上》却是作者给我们讲述有关建筑的故事,也讲...
評分读万老师的书,仿佛在听她说话一般,读得过程是愉快的,好比她一道在去看房子的路上,期间的所见所闻,不再是作者一个人的事情,就好像是一次分享的过程。而这分享的是一次经历,不,是一次次旅行的经历。甚至于,这期间的所有的细碎的细节,她都一一呈现给读者。其实经历的分...
評分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建筑书籍,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那样,这是一本随笔集,围绕建筑之旅而书写的文字。文字所描写、记录的最终对象是“旅”而非“建筑”,可见重点在于旅行,而非描写、研究某座房子的结构、形式、历史等等。建筑,为旅行提供了目的、方向,为旅程和文字...
一直很喜歡萬老師的文字,讀起來不會有負擔,但絕不是消磨時間,因為每讀完一篇都會有專業和感悟上的啓發與收獲,都會有去更深入瞭解一個房子的好奇與激動。其實一直很好奇萬老師在關於建築之外的更日常的文字,相信一定也有獨到的觀察、理解生活的視角與感悟吧。
评分人對空間的感受十分私人,聽說從對某種空間的喜好可以看齣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這本書對建築物的描述,不論是它的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的空間構造、配色和布局等等,都會讓我不停地想象。好像被吸進某個空間裏,沒有彆人,可以坐在一張窗邊的書桌前,盯著光柱裏的灰塵看一下午。簡直是專業發呆選手的天堂
评分拿著筆勾畫看書,好像是增加瞭一份儀式感,所以纔從11月份看到瞭6月份? 預習、記載、整理、寫作、修改… 這樣的旅行一趟下來收獲應該是非常多瞭。從柯布西耶、密斯到不怎熟悉的王大閎、再到喜歡的西衛、妹島,看到這些名字和他們的作品的我想以後工作是與設計有關並且常常接觸美的事物該多好!雖深知自己的能力,但也不想失去與美的東西打交道的機會呀!以後想去看看青綠色的日本、具有人情味的芬蘭建築、努力被各個新崛起的城市模仿的紐約客…可能從來沒有認真旅行,所以對去過的地方毫無留念,並且沒有再去欲望?想終結瞎拍、瞎玩、瞎轉悠的旅遊。
评分旅行的書挺好讀 在成都去重慶的車上開始看
评分閱讀本書極易對作者筆下的旅行心生嚮往,初聽聞書名時更是直拍大腿,認為這個名字是極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瞭這本書的內容。萬老師的文字所呈現的不僅僅是建築和風景,而是一段旅程、一段經曆、一件件有趣的小事。關於建築和建築師的一些瑣碎細節和懷想,則像藏在書中各個角落的小禮品,叫讀者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