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长刚,1952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农业园林系,现任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兼职讲师,日本直翅目昆虫学会会员。现居住在神奈川县横须贺,也为景观设计顾问,在观音崎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义工。
译者:金弘渊,浙江大学农学学士,东京大学生命科学硕士,同专业博士课程在读。爱好观察昆虫。
审校:三蝶纪,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科普作者,著有《酷虫成长记》。
清新日漫风手绘科普图鉴
聆听鸣虫多重奏
体察被遗忘的自然生息
.....................
※编辑推荐※
☆27幅跨页彩绘生境,再现鸣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全书以季节和环境为线索,共七章,是一本用精美彩色铅笔画来介绍鸣虫的图鉴。每一章都配有多种生境。在本书的部分对开页中,鸣虫与具体的生境绘制在一起。在这些大幅画作中,特定季节的植物与其他昆虫一起,再现鸣虫潜伏在草丛中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场景。
☆ 27张黑白透视剪影,介绍画中昆虫及环境特征
每张跨页彩绘生境之后,都以黑白剪影的形式展示藏身在茂密草木中的鸣虫身影,再对鸣虫的特征进行详细解说。
☆ 159条鸣虫图鉴,详解各种类鸣虫特征与分布
每章的后半部分以图鉴的形式逐一介绍出现在特定场景中的鸣虫,包括鸣虫的特征、分类、大小、成虫出现期、在日本的分布等。
☆ 9个栏目专题,包含更多关于鸣虫的生理、绘画及文化常识
本书的栏目页展示了直翅目昆虫的发声原理、生活史、天敌,以及日本的鸣虫文化,另外还附有简明的鸣虫、生境绘画教学指南。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直翅目昆虫的多样鸣叫为主角,通过详实的客观记录,力图带领读者通过声音辨识各种鸣虫的生息状态、行为模式。全书以季节和环境为线索,是一本用精美彩色铅笔画来介绍鸣虫的图鉴。阅读本书,读者朋友可以通过听觉感官,体察之前不曾注意到的自然生息,发现更多与自己共享同一生境的物种,重新重视人类与一方土地的联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其实算是第一批读者了,只是实体书最近才收到。在冲绳书店的自然科学区的昆虫专区还看到了书的原版,厚厚一大本。日本人做书还是扎实,小题材见功底,长得很像的直翅目能逐笔画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不同鸣虫生境和生活史都是绘本题材比较少见的,我猜作者每只都要对着标本画、逐个找资料确认加上自己观察才能画得这样精细。作者60多岁了,是东京大学农学系毕业的,也是日本直翅目昆虫学会会员,这本算是他一生的观察和积累了吧,向作者致敬。
评分图非常美。能够去观察和描绘这么多种直翅目已经很厉害了,还画得非常细腻、非常科学。没有选取昆虫题材,而是选取了直翅目题材,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来能成书,简直了……有的时候真的很佩服11区人民在这种事情上的坚持度和认真度。看到介绍说,“作者濑长刚多年来,从春天到初夏,从秋天到越冬,走访水田与荒地,采集在河滩与森林中栖息的各类鸣虫”,只有这种坚持度才能做出这样的书,看作者的简介,是东京大学农业园林系,日本直翅目昆虫学会会员。这一切都是以爱好为名完成的。自然观察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实在是自愧不如,太佩服了。
评分特别好,特别特别特别好!
评分可爱精美 我在诚品翻完了
评分已购。日本人用心真细,这本太精美啦~各种螽斯蟋蟀蝼蛄~不论是蟋蟀还是螽斯,鸣叫基本是由雄虫构造复杂的左右前翅通过相互摩擦来发声的过程。雌虫的翅,以及有翅却不发声的雄虫的翅,其结构都较为简单。除了利用翅来发声,也有利用后足敲击茎杆发声的种类,还有利用腹部等来敲击、震动从而发声的家伙。它们的听觉器官则在胫节上部,分布在内侧或外侧,因种类不同而不尽相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