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周一
日本思想家、评论家、小说家、翻译家。1919年生于日本东京都,194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1946年凭长篇文学评论《1946:文学的考察》正式登上日本文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提出“日本文化的杂种性”“日本集团主义文化”,并推出力作《日本文学史序说》,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他本人被誉为当代日本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日本人的皮囊》收录了加藤周一于1957年至1964年期间,创作的八篇与日本人论相关的文章。在《日本人的皮囊》一书中,在日本出生、长大的加藤周一,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为我们论述了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民族特征。他从文化、政治和教育等角度,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当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描绘了当代日本人的精神全貌,是我们了解当今日本社会、分析日本民族特征的重要参考。
前半部分看的比较潦草。 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中肯。《战争与知识分子》的部分讲的颇为透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其对天皇为象征的非正义战争支持与否都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观”。绝大部分的“国家观”都缺乏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时期,富有逻辑性的观点反而显得“荒谬”。...
评分前半部分看的比较潦草。 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中肯。《战争与知识分子》的部分讲的颇为透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其对天皇为象征的非正义战争支持与否都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观”。绝大部分的“国家观”都缺乏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时期,富有逻辑性的观点反而显得“荒谬”。...
评分前半部分看的比较潦草。 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中肯。《战争与知识分子》的部分讲的颇为透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其对天皇为象征的非正义战争支持与否都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观”。绝大部分的“国家观”都缺乏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时期,富有逻辑性的观点反而显得“荒谬”。...
评分前半部分看的比较潦草。 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中肯。《战争与知识分子》的部分讲的颇为透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其对天皇为象征的非正义战争支持与否都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观”。绝大部分的“国家观”都缺乏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时期,富有逻辑性的观点反而显得“荒谬”。...
评分前半部分看的比较潦草。 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中肯。《战争与知识分子》的部分讲的颇为透彻。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其对天皇为象征的非正义战争支持与否都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观”。绝大部分的“国家观”都缺乏逻辑性,然而在特定的时期,富有逻辑性的观点反而显得“荒谬”。...
感性的、现实的心理倾向是日本特有意识的根基。
评分战后的日本人脱胎可能还不能算上,更算不上换骨。没有对天皇的责任进行清算,是一个大失误。
评分感性的、现实的心理倾向是日本特有意识的根基。
评分当代菊与刀
评分翻译欠佳,译注有多处错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