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出生,浙江义乌人。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和1987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分别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1998年1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兴发岩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撰写的西方刑法人物志,以在西方刑法学历史上曾经做出重大贡献的十位刑法思想家为单元,勾画出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和刑法理论的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这十位刑法思想家中,既有康德、黑格尔、边沁这样以哲学思想著称的学者,他们对刑法的独特论述值得关注;又有孟德斯鸠、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这样对于刑法学科的形成具有创始贡献的学者,他们对刑法基本观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同时还有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这样对于刑法学派的形成具有开拓功勋的学者,他们对拓展刑法学术视野居功至伟。本书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处理枯燥晦涩的材料,具有可读性与启迪性。
作者通过对10位刑法学家或者法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思想进行深读后写的读书体会,从法条外的另一种维度讲刑法,从整个思想史上看,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片面之处,但正是一个个深刻的片面才组成如今的全面现代的刑法学,这种循序进步,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值得好好学习,这种否定...
评分作者通过对10位刑法学家或者法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思想进行深读后写的读书体会,从法条外的另一种维度讲刑法,从整个思想史上看,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片面之处,但正是一个个深刻的片面才组成如今的全面现代的刑法学,这种循序进步,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值得好好学习,这种否定...
评分作者通过对10位刑法学家或者法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思想进行深读后写的读书体会,从法条外的另一种维度讲刑法,从整个思想史上看,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片面之处,但正是一个个深刻的片面才组成如今的全面现代的刑法学,这种循序进步,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值得好好学习,这种否定...
评分作者通过对10位刑法学家或者法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思想进行深读后写的读书体会,从法条外的另一种维度讲刑法,从整个思想史上看,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片面之处,但正是一个个深刻的片面才组成如今的全面现代的刑法学,这种循序进步,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值得好好学习,这种否定...
评分作者通过对10位刑法学家或者法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思想进行深读后写的读书体会,从法条外的另一种维度讲刑法,从整个思想史上看,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片面之处,但正是一个个深刻的片面才组成如今的全面现代的刑法学,这种循序进步,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值得好好学习,这种否定...
以西方近代刑法思想的嬗变为线索,列举了十个关键人物的刑法思想,旧派与新派之争…关于贝卡里亚可直接读《论犯罪与刑罚》,此外默默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列入书单
评分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阅读过程极端痛苦,尤其是陈老师所引用的西方刑法学家的原文,近乎天书……不过啃下来收获还是很多的。本书介绍了十位法学家的刑法思想,其中既有贝卡利亚,龙勃罗梭,加罗法洛等职业的刑法学家,也有边沁,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因此,本书可作为刑法思想和哲学史的双重启蒙,对功利主义哲学,刑事古典学派,法哲学,刑事社会学派的介绍都很详细。介绍哲学家的刑法思想时也着重介绍了他们的哲学体系,陈老师非常务实。
评分2018年7月。十章十个人,一部刑法思想史。亦述亦摘序言:本书以西方近代刑法思想的嬗变为线索,古典的、新古典、目的论的犯罪概念,在历史中前后联系、同时并存,形成现代刑法理论的思想渊源。思想不能垄断,理论不能独占,而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互相碰撞中向前推进。十位学者可分两种类型,贝卡里亚、费尔巴哈、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和李斯特是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学家或犯罪学家;而孟德斯鸠、边沁、康德和黑格尔则是哲学家或思想家,刑法思想不过是他们庞大思想体系的一小部分,但在近代刑法思想史上同样举足轻重。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思想,而不是刑法教义学意义上的知识。如此才有完备知识体系。如耶塞克言:法哲学将刑法教义学从实质主义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促其找到必要的组合,使得积极的且总是不完备的法律与“正确的法律思想”相协调。
评分对于我来说是真正意义上刑法的启蒙书,书最后的缅怀片面对我影响很大。
评分历史上这些伟大刑法思想家们虽然早已逝去,但是他们那深刻的片面使我们不再片面。对于“深刻的片面”,身处“平庸的全面”的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