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委
1976年生,山東東營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本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200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院,同年就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係。2004年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2008年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2017年4月與普林斯頓大學柯馬丁教授聯閤創建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本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研究領域大體在戰國秦漢之間,主要關注早期文本與學術、思想的相關問題。同時,也對漢唐之間、唐宋之間的文獻變遷、文本生産有興趣。
在公元前一世紀晚期,中國上古文獻的文本形式發生瞭一次革命性的巨變,其劇烈程度甚至超過瞭孔子時代。同一部書,在此界限前後,我們需區彆對待,而非等而視之。這不僅關乎我們對傳世文獻的認知,也會左右我們對齣土文獻價值的評判。若混同這種前後的變化,以東漢以來的傳世文本為基礎,以《漢書·藝文誌》為想象模型,來描述先秦學術或文學,我們勾勒齣的隻是先秦的鏡像,而非早期知識世界的真實圖景。
觀察西漢以前的知識世界,劉嚮和《漢書·藝文誌》是必要的起點,但也是特彆需要超 越的視點。劉嚮、劉歆父子所描繪的早期知識世界,被班固簡化為《漢書·藝文誌》中的六藝、諸子等清晰的綫描圖譜。但是,這個圖譜隻是一種敘事的結構,我們後來的人被這個敘事結構給“規範”瞭。如何站在學術傳統之外觀察這個結構,以及如何超 越它對我們的“規範”,乃是此書研究的中心問題和元方法。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書細緻,思路敏銳、取徑正確,勉力在無米之炊的境況下建立體係性框架。以嚮、歆父子校書為界限,梳理前後文獻與學術的建構過程。上延《古書通例》,初步指明瞭寫本時代文獻研究的方嚮,和北師大李銳的研究異麯同工。
评分有啓發
评分思路沒毛病,對劉嚮父子的工作以及漢誌的性質的論斷我比較認同。下編以後慢慢看吧。
评分LS說,瞎扯
评分確實有些地方有煞有介事的毛病,行文亦頗贅復,但我總疑心這種方法纔是古代文學學科自我樹立的齣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