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的後半生(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傳記 瀋從文 張新穎 中國現當代文學 文學 理想國 曆史 *上海三聯書店*
發表於2025-02-23
瀋從文的後半生(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補標。張老師忠粉,我。
評分2014年收獲雜誌刊載,我買來並未認真讀。那一年我處於混亂浮躁中。今日讀完前半生,再讀後半生,第一章結束,隻想流淚。瀋從文獨自麵對時代和政治風潮,沒有同代人陪伴。嘗試自殺前後,他數次感慨人生可憫。新時代所要求的文學,要從信字而非他所習慣的思字齣發,他隻能封筆轉嚮。2019.3.3。斷斷續續讀瞭兩周,今天纔讀完,一個可以無限深入體會解讀的人,幾句話不足以形容。對時代和自我關係有清晰認知,主動做齣選擇。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在勤勞中激發齣無限生命力。有情的瀋從文,淚水漣漣的瀋從文。
評分增加對於喜愛的作傢的瞭解
評分掩捲。慢吞吞讀還是把它給讀完瞭。作者盡可能地真實的呈現“他這個人的後半生是怎麼過來的”,一度剋製自己噴薄欲齣的情感。生命終將陷落在歲月的長河裏,但感謝“在絕境中以日復一日的努力創造事業”,善良感恩助人於水火之中的瀋從文先生,給未來留下瞭不朽的財富。
評分他感情縴細易流淚,又隱忍壓抑以“微笑”擔當。他早年寫作時就常流鼻血,後半生的疾病更是不斷,分界綫的那一年甚至精神崩潰,囈語狂言。《邊城》裏圮坍瞭的塔曾被他視作個人命運的預言,終於在後來被我們重塑,倒瞭的塔重新矗立正如他艱難地恢復過來。從“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到“有情”的傳統,不變的始終是熱愛。“忘我”激活生命內在的能量,“著書老去為抒情”。看他的照片從早年的平平無奇略帶愁容到最後時刻的知足飽和,我明白他完成瞭生命。我不瞭解他這一生時,就知道那十六個字。等我走完他生命的長河,覺得還是以那十六個字來懷念他最好——「不摺不從 亦慈亦讓 星鬥其文 赤子其人」。另外,他自己的話同是自證:「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認識“人”」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瀋從文九講》、《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綫》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奬(2014年)、第十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15年)等多種奬項。
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傢人”的瀋從文傳記,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一部獲得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奬”的新經典傳記(增訂版)。
瀋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新增《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絕境的故事,個人和時代關係的故事,創造力的故事,愛的故事,時間勝利的故事),並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錶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奬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曆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齣。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彆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瞭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紮,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曆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傢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沈从文的文章是五四之后的产物,他除学术类散文大多数写于一九二七年到四九年封笔之前,我将他分成两个时期,前期的高产时期,和后期的抑郁时期或者是忘机时期。他前期和后期的作品不能以一种角度看待,新中国的成立是他文笔的转折点。前期因为思想足够开放,他是以契科夫的短...
評分无论纪实作品也好,虚构作品也好,我比较在意作者会选取什么细节来体现自己的立场,那往往是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新颖师过去曾提到过“自我愈合”一说,这个过程沈从文用了四十年。 沈从文的精神危机不完全是属于个人的,读《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每每总有放下书本细...
評分从前天开始读《北京十年》,里边有许多掌故和野史,尤其对于胡风、周作人和潘汉年的专门章节。但散记中沈从文的部分却最有触动。 想起之前买过张新颖所著《沈从文的前半生》和《沈从文的后半生》,以及买了部分《沈从文别集》,就想不如多读一些沈从文的书。 可惜的是,先打开...
評分从前天开始读《北京十年》,里边有许多掌故和野史,尤其对于胡风、周作人和潘汉年的专门章节。但散记中沈从文的部分却最有触动。 想起之前买过张新颖所著《沈从文的前半生》和《沈从文的后半生》,以及买了部分《沈从文别集》,就想不如多读一些沈从文的书。 可惜的是,先打开...
評分用现在的眼光回望1949年后的文艺界,可以看到为了迎合形势,投入“跟上时代”的写作,很多作家的后半生都因此“荒废”了。那些宏大叙事作品,留给后人的唯有叹息。当然,即使在写作上在发言上如此紧跟形势,也没有人能逃脱属于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文人注定的悲剧。这一波...
瀋從文的後半生(增訂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