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ulag Archipelago 1918-1956 Abridged

The Gulag Archipelago 1918-1956 Abridge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8.3)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出版者:Harper Perennial
作者:Aleksandr Solzhenitsyn
出品人:
页数:528
译者:
出版时间:2007-08-07
价格:GBP 18.95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0612538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 
  • 俄羅斯 
  • AleksandrSolzhenitsyn 
  • 非虚构 
  • 无 
  • 小说 
  • 小說 
  • 外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线阅读本书

Solzhenitsyn's gripping epic masterpiece, the searing record of four decades of Soviet terror and oppression, in one abridged volume, authorized by the author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像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  

评分

索尔仁尼琴死了,豆瓣的文青们都在哀悼,大有点兔死狐悲的味道。 提到索尔仁尼琴,必然要提到古拉格。虽然诺贝尔奖在前,古拉格在后,却是他最重要最著名的作品。诚然,古拉格是对苏联劳改营的揭露,进而是对极权主义的控诉,然究其根源,不如说是体制对人性的异化。 劳改营...  

评分

是不是还可以怒吼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挥起血肉的拳头 砸向钳嘴的刀斧手 是不是可以高举着残缺的双臂 代替被烹黑的舌头 用乱发缠向他们的颈子 用断骨的锋茬死斗 捍卫言语的权利 捍卫最后的自由 等候 等一个不会开放的出口 等候 在污水管深处想念 腥红伤痕下潮湿的星...  

评分

在被捧上天、又落回地后,在被西方看作反对苏联专制的最有力的证言者、又坚定的反对西方的物质主义从而让左右两派都无所适从后,索尔仁尼琴,伟大的、奇迹般的索尔仁尼琴再也无法与身后的世界争辩。 看他的《癌症楼》、《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还是沉痛和沉重。...  

评分

今年夏,索尔仁尼琴去世前的一些日子里,我碰巧在读索尔仁尼琴。这些书在我书架上站了许多年头了,当初还年轻,满脑子是现代派,唯美主义,还有实用主义的势利,总是被传说的印象所阻,以为这是个粗糙的作家,艺术上无甚可习,它们便在书架上冷着。今年放任自己随心读一些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删节了很多,仍然是令人震撼的一本书

评分

如果列宁没有早逝,托洛夫斯基仍在苏联高层,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但就像红楼梦中贾家的衰落一样,可能仅仅取自皇帝对新爱妃的偏宠(朝中失势),却造就整个家族人物命运的天翻地覆。任意历史事件的变动对整体的影响,后人是无法还原与理解的。至于那些历史决定论,更像只是一个因归因性偏爱所得出的皮格马列翁雕塑一样好笑。

评分

如果列宁没有早逝,托洛夫斯基仍在苏联高层,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但就像红楼梦中贾家的衰落一样,可能仅仅取自皇帝对新爱妃的偏宠(朝中失势),却造就整个家族人物命运的天翻地覆。任意历史事件的变动对整体的影响,后人是无法还原与理解的。至于那些历史决定论,更像只是一个因归因性偏爱所得出的皮格马列翁雕塑一样好笑。

评分

如果列宁没有早逝,托洛夫斯基仍在苏联高层,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但就像红楼梦中贾家的衰落一样,可能仅仅取自皇帝对新爱妃的偏宠(朝中失势),却造就整个家族人物命运的天翻地覆。任意历史事件的变动对整体的影响,后人是无法还原与理解的。至于那些历史决定论,更像只是一个因归因性偏爱所得出的皮格马列翁雕塑一样好笑。

评分

虽然删节了很多,仍然是令人震撼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