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战争究竟怎么打?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 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种种真相 述血与剑的纷争乱世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 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它既是写中国南北朝这段历史的书,又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战争的书,带给我很多新启发。 古代战争中的骑兵战术的演化: 一般我们理解,骑兵比步兵厉害,毕竟多一匹马。一个士兵再加上一匹战马,速度又快,质量又大,那不就是古代的坦克吗?其实不然。最早的骑兵,发挥...
评分公元3世纪末,中国处于东汉末年,随之进入了战乱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终结,近四百年的时间,是秦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分裂时期。《南北战争三百年》将从战场、政权等方面的演变告诉我们南北朝时期三百年的风云变幻。 作者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专...
评分对中国古代史一直很有兴趣。本书名字是南北朝,实质时间跨度不止。该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兵种发展历史及原因,南方对北方战争的走势,特别是社会制度对兵种战术的影响有进一步认识。对赵武灵王,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刘裕或有新认识或对其原来的成败原因有了解。书中对多次...
评分李硕按: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当时正在准备写作博士论文(就是现在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书基本看完了,还没开始写作,先写了三篇以“城”为主人公的散文,发在了当时的《看历史》杂志上,还有个栏目名,叫“乱世之城列传”。然后就没时间写专栏了,得写专业的论文了。今日把...
评分与西方相比,中国历史最不同寻常之处,就是在经历了大帝国的崩溃之后,竟然还能在废墟中重整山河,一次次重归一统。正如《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承认的,若论地理阻隔之大、人群文化异质性程度之高,中国与欧洲至少不相上下。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古代东西方两大帝国所经历...
军事史优秀著作太少了,大陆终于有一部可以和曾瑞龙匹敌的作品了,不过中古时代还是史料限制太多,欲深入展开难矣。
评分既无古兵器的考古学式的细致入微,也不能有效地梳理军事行动背后的政治与理念信仰的脉络。典型的半瓶醋。
评分作者能从魏晋南北朝这段对战争语焉不详的史料之中挖掘出如此详细的军事信息实属不易,第一编当中对骑兵和步兵战术细节的研究最有参考价值,后面讲到具体战例的篇幅有些散,看起来缺少连贯性。关于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程度很有说服力,经常被引用的“得某地者得天下”片面地夸大了对战争的决定因素,在实际战争中并不存在这种僵化的必然性,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一个军事—政治体的自我整合程度,社会形态,政治结构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它们决定着战争的发生和形式,而战争又影响着社会、政治结构的重组。
评分军事史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但是读本书还是有不小的收获,尤其南北朝部分,可补单纯政治史之不足。
评分过往的中国战争史研究,往往如同《左传》等中国史学经典的传统一般,侧重于对战争双方政治与运筹谋略的分析,而对于实际战争本身论述甚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硕的这本书,算是填补了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凭借极其有限的史料,力图真实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的作战模式与战术演变,同时也对影响战争的地理、天气、财政、政治等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尽管部分内容在论证上可能还不够严密,但视角之独特和材料组织之用心,已经足够让人称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