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与生死

墓葬与生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蒲慕州,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著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等。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蒲慕州
出品人:
页数:3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8-01
价格:40.00元
装帧:精装16
isbn号码:978710105899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墓葬 
  • 考古 
  • 宗教 
  • 历史 
  • 考古学 
  • 蒲慕州 
  • 文化 
  • 汉代考古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墓葬形制的转变与死后世界观的发展是社会结构转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相应表现。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从战国末期开始的大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死后世界观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发展,而两者均与秦汉编户齐民社会之形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书结合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推测,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人对于死后世界的面貌有了比较具体的想法,也有了具体表达这种想法的墓葬方式。这种想法的出现很可能早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所能印证的年代,但现有的各种证据至少显示,在经过战国时代的大变动之后,中国的社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墓葬制度的演变是此次大变动中的一环,不但反映出这一变动所触及的文化层面的深度,也反映出远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对于人死之后的归宿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想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很明显作者津津乐道于他的数据资料库以及被他捧为圣典的所谓年鉴学派(The Annal School)研究法。书名很有哲学味道,但是里面全是一些让人看了头晕的统计表格。尚且不问这些统计数据的用处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首先我们就要质疑这种生硬死板的方法适不适合用在人类思想意...

评分

引用了大量的考古数据,对汉代及其前后墓葬的发展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并据此对古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的讨论 唯一不足的是插图质量太差,并且没有图释,让人看不懂  

评分

很明显作者津津乐道于他的数据资料库以及被他捧为圣典的所谓年鉴学派(The Annal School)研究法。书名很有哲学味道,但是里面全是一些让人看了头晕的统计表格。尚且不问这些统计数据的用处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首先我们就要质疑这种生硬死板的方法适不适合用在人类思想意...

评分

引用了大量的考古数据,对汉代及其前后墓葬的发展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并据此对古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的讨论 唯一不足的是插图质量太差,并且没有图释,让人看不懂  

评分

引用了大量的考古数据,对汉代及其前后墓葬的发展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并据此对古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的讨论 唯一不足的是插图质量太差,并且没有图释,让人看不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他擅长的考古文物分析上,对于古代宗教观与生死观的省思反而着墨不多。【另,王明珂:《慎终追远——历代的丧礼》,收录于《中国文化新论》,页307-357。】

评分

作者直接避开了秦始皇阿哈哈哈。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墓葬中)礼乐活动的内容减少而生活意义的题材增加,这种趋势反应出一种集体意识的转变:以礼器为主的随葬方式强调死者生前所享有的政治地位,而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的随葬方式更可能是死者希望拥有的。

评分

作者直接避开了秦始皇阿哈哈哈。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墓葬中)礼乐活动的内容减少而生活意义的题材增加,这种趋势反应出一种集体意识的转变:以礼器为主的随葬方式强调死者生前所享有的政治地位,而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的随葬方式更可能是死者希望拥有的。

评分

数据可观,分析与发明可以略而不计。

评分

比一己之福写的好~但是总体思想和主要论据一致,总觉得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