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匹兹堡附近的泉溪镇,1932年获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6~1952年在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工作。著作有《海风之下》(1941)、《我们周围的海》(1951)、《海之边缘》(1955)、《寂静的春天》(1962)。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症病逝。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作者:[美] R. 卡逊
出品人:
页数:313
译者:吕瑞兰
出版时间:1979-6
价格:0.7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环境 
  • 科普 
  • 生物 
  • 美国 
  • 学术 
  • 寂静的春天 
  • 地球的未来 
  • 农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生动笔触,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正是这个最终指向人类自身的潜在而又深远的威胁,让公众突然意识到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从而开启了群众性的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不仅如此,卡逊还尖锐的指出了,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今日中国,一方面是持续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早就不是潜在问题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中,中国占7个。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达不到我们自己制定的(较低的)国家二级标准。河流湖泊全面污染,已经危及日常用水。由于环境污染,癌症患者急剧增多,且有明显低龄化趋势。癌症村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大地上涌现,成为与经济起飞奇迹相伴随的另一大奇迹。与如此恶劣的环境恶化相比,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环境保护意识都远远没有跟上。多数人希望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恰恰根源于我们现代性的存在方式。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要求一个从观念、制度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而第一步,是对问题本身有充分的意识。

45年前出版的这本书对美国人而言或许有些过时,对中国人来说却显得是一篇委婉的时事报告文学。环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人的。愿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优美的英文,不仅提高了英文水平,而且感受到作者苦心孤诣的生命讴歌和未来忧思,从而反省现代人的存在方式,肩负起拯救人类未来的伟大责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尽管有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的书做良师,我还是没有爱上昆虫,事实上,我讨厌几乎一切昆虫,从苍蝇、蚊子到无害的甲虫、蚯蚓,我都巴不得把它们消灭掉。因为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害怕它们。每当搬开一块儿红砖,看到下面抱团翻滚的蚯蚓,就差点作呕。洗菜时,遇见一只白虫...  

评分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它作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 在这个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评分

蕾切尔·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阅读接近尾声,我觉得可以写上点什么了。 看着上译本后文中p299-p366那常常的参考文献索引以及从文章中体会出那种冷静的文字(其实开始我对不用阿拉伯数字而用汉字表示而有些阅读上的不快,后来才发现是编排上的一致感)就知道在50年前,在“...

评分

19、20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使得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了。如今,连这个 发展速度本身也在飞速提高着。飞机飞行超过一定加速度的时候,飞行 员就会因超重而黑视,两眼模糊,看不清东西。如今的人类社会就已经 进入了“黑视”状态。我们看不清世界,看不清自己。作为动物的本能...  

评分

EEO 书评人 焦建 光明乳业的前总裁王佳芬女士去年写了本自传,书名就叫《新鲜——我与光明十五年》。光明的成绩近来有目共睹,而王女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为什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光明会有那么大的发展?除了领导有方之外,其实还是因为——整个市场扩...  

用户评价

评分

不仅有毒物而且还有致癌物质正在进入公共用水。带着一部分砷的雨水进入小溪、河流和水库,同样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地下水的海洋。在这儿,我们再一次被提醒,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由于竟能默认对活生生的生命采取这样使其受害的行动,作为人类,我们中间有哪一个不曾降低我们作为人的身份呢?我们需要一个更加高度理智的方针和一个更远大的眼光,而这正是我在许多研究者身上未看到的。生命是一个超越了我们理解能力的奇迹,甚至在我们不得不与它进行斗争的时候,我们仍需尊重它……依赖杀虫剂这样的武器来消灭昆虫足以证明我们知识缺乏,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自然变化过程,因此使用暴力也无济于事。在这里,科学上需要的是谦虚谨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满。

评分

感谢我那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爹……

评分

非常好的科普读物。不过有些当时很新的观点在现今而言也过时了,比如引入新的物种来面对物种入侵问题,现在却发现极有可能进入一个死循环,第二个物种也许会变成新的问题,引入第三个物种来解决也许又会变成新的生态“污染”,以暴制暴,贻害无穷。环境污染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

评分

在今天看来,里面的内容已经是充斥着每天生活的知识。全方位的化学污染、治理的无效力、生物替代法... 似乎没有任何的新意,似乎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共鸣,更不要提及震撼和反馈。 可是看看这本书的年代,1962,那时的父辈们也只是刚刚出身吧。那时的中国,自然灾害,要生产,反苏修反资本主义的毒草,大炼钢铁。不要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做出呐喊,就是看到麻雀被肆意的捕杀,看到一个个伙伴们在我们面前抽搐,又有多少人会心中一悸?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这本书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才会影响那么整整一代人,让整整一代人明白:世界,其实还可以这么理解。

评分

感谢我那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