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1937年生,获牛津大学博士。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伯克的研究专长为西方史学思想和欧洲文化史,致力于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沟通,探索文化史写作的新领地,是当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学家之一。
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们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想的机遇和危险。
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图像的解读者和叙事者 那天,在四川大学校百年史展上,我的书友,四川大学校史设计人之一雷文景先生指着一幅照片告诉说:路德•那爱德(Luther•Knight),是四川大学前身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美国教习,34岁时,即1913年4月14日,带学生到彭县(今...
评分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图像的解读者和叙事者 那天,在四川大学校百年史展上,我的书友,四川大学校史设计人之一雷文景先生指着一幅照片告诉说:路德•那爱德(Luther•Knight),是四川大学前身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美国教习,34岁时,即1913年4月14日,带学生到彭县(今...
评分总体而言不看不可惜。 这是一本分析如何将图像中的历史与真实信息提炼出来的书,侧重分析的是如何从图像中获得当时的历史信息,以及作为文本的图像与其所诞生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等等上下文的关系。因此分了好几个篇章概述了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功能,作为图像学和新艺术史工作...
评分 评分花了三四天的时间读了彼得伯克的这本《图像证史》,总体来说读的还是比较顺畅的,所以首先要感谢杨豫老师的翻译,说句实话,如今很多国外著作进到国内的时候翻译常常是个大问题,有好些不错的书,就是给翻坏的。 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还...
参BBC《维多利亚时代》
评分对于图像的社会文化史意义有很清晰的说明,“第十一章 图像的文化史”总结得很好。
评分该书与《制造路易十四》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乃是一种理论反思。在运用图像资料进行历史研究中,需要同时关照图像生产者的意图、动机和接受者的反应,以及他们本身的社会身份,另外还需将图像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熟悉“套式”的运用。此外,特别要注意细节。
评分终于明白了裸体-圣衣这一概念背后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具体理路是怎样的了。《伊西斯的面纱》里也提过,但是没有具体的文本出处,原来是《会饮篇》。讲农民形象变迁的部分可以和勒高夫的研究对读。
评分难道不是打着图像证史的外衣,暗暗地在讲社会史、新文化史的勾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