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主旨
二、選題緣由
三、國內外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一)國內外有關音樂認同的研究述評
(二)國內有關滿族傳統音樂研究的述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曆史民族音樂學
(二)音樂文化誌
(三)族群邊界與“工具論”理論
(四)“族群”理論
(五)音樂口述史
(六)音樂形態學分析理論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主旨
二、選題緣由
三、國內外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一)國內外有關音樂認同的研究述評
(二)國內有關滿族傳統音樂研究的述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曆史民族音樂學
(二)音樂文化誌
(三)族群邊界與“工具論”理論
(四)“族群”理論
(五)音樂口述史
(六)音樂形態學分析理論
六、創新之處
七、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學術價值
(二)應用價值
八、田野考察迴顧
第一章豐寜滿族“吵子會”的曆史文化語境
一、豐寜滿族自治縣地理曆史文化語境
二、移民文化語境下的豐寜縣族群曆史構成
(一)明代衛所建製背景下的以漢族軍戶為主體的移民構成
(二)八旗軍“駐防”“圈地”背景下的移民
(三)山東、河南、山西移民來此墾荒、經商
(四)清廷倡導的“滿漢一傢”政策客觀上促進瞭滿漢文化的涵化過程
三、“吵子會”音樂的概念與來源
(一)“吵子會”的概念
(二)“吵子會”的來源
四、豐寜“吵子會”的發展語境概述
(一)八間房村“吵子會”發展概況
(二)鳳山鎮南營子村“吵子會”發展概況
(三)豐寜“吵子會”樂班之間爭議起源問題
(四)豐寜“吵子會”“申遺”(身份)之爭
五、豐寜“吵子會”音樂與民間禮俗文化互動之關係
六、豐寜“吵子會”音樂文化的跨族群性
七、小結
第二章豐寜滿族“吵子會”音樂文化誌
一、豐寜民俗節慶儀式中的“吵子會”音樂的文化隱喻
(一)豐寜民俗節慶儀式介紹
(二)“吵子會”音樂的文化隱喻
二、窄嶺村燈會中的“吵子會”
三、八間房村民俗節慶中的“吵子會”
(一)燈會中的“吵子會”
(二)八間房廟會中的“吵子會”
四、鳳山鎮南營子村滿族燈會中的“吵子會”
五、小結
第三章豐寜滿族“吵子會”傳承人口述文本
一、豐寜縣八間房“吵子會”傳承人口述文本
二、豐寜鳳山鎮南營子村“吹打樂”傳承人口述文本
三、豐寜縣塔溝村“吵子會”(濛古族)傳承人口述文本
第四章豐寜滿族“吵子會”音樂形態的分析與描述
一、豐寜“吵子會”音樂本體分析
(一)麯牌構成
(二)樂器構成與組閤特徵
(三)“吵子會”音樂的風格特點
(四)鏇法特點
(五)記譜法的變遷
(六)豐寜“吵子會”樂班之間音樂的分析研究
二、八間房“吵子會”音樂分析
(一)八間房“吵子會”麯體結構的兩種類型
(二)八間房滿族“吵子會”基本鼓點的隱喻特徵
(三)豐寜八間房滿族“吵子會”音樂代錶性麯牌分析
三、八間房與南營子村“吵子會”麯牌構成比較
(一)八間房“吵子會”麯牌
(二)鳳山南營子村“吵子會”麯牌
四、“吵子會”音樂的生成語境分析
五、滿族、漢族“吵子會”音樂文化的比較研究
六、小結
第五章豐寜滿族“吵子會”音樂的人類學闡釋
一、豐寜滿族“吵子會”族群邊界與音樂認同變遷的三個曆史維度
(一)清軍入關:滿族政治與文化認同
(二)辛亥革命時期:漢族政治與文化認同
(三)豐寜滿族自治縣成立:滿族文化認同
二、“結構性失憶”導緻的“吵子會”音樂認同的持續變遷
三、“工具論”背景下被發明的“傳統音樂”
(一)“工具論”與滿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構
(二)社會資源競爭與分配語境下導緻“吵子會”之間的曆史記憶與身份認同的反差
四、“工具論”理論導緻的對“民族”識彆特徵的重新審視
五、“工具論”理論導緻的“吵子會”樂人身份的主客觀認同
(一)“吵子會”樂人的主客觀認同
(二)“吵子會”音樂的“錶達性事實”與“客觀性事實”
六、“吵子會”音樂文化隱喻的符號學分析
七、“非遺”是國傢行政權力與“地方性知識”相互作用的主觀話語建構
八、“吵子會”的族性不同導緻分享國傢與社會資源的結局各不相同
九、小結
結論:移動的邊界身份的“變色龍”
一、豐寜滿族“吵子會”音樂的族性與曆史構成
二、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族性界定的反本質主義思考
三、研究啓示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