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全名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英國曆史學傢、政治傢、演說傢、記者,齣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剋,擔任過兩屆英國首相,是20世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二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瞭最後的勝利。1953年,他所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
本書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1948—1954年之間創作完成。全書從1919年的《凡爾賽閤約》開始一直寫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戰結束,既有對戰爭的原因、經過的描寫,又有戰爭過程細節的再現;既有重大國際事件的敘述,又有戰爭中各國之間的關係的論述,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麵,是研究二戰的重要史料。
每天用forset软件读大概每天25分钟,用了大约1个月读完。因为是精选本,估计内容进行了一些删减,加之对欧洲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匮乏,有部分内容不太理解,比如关于战略,战术的描述,即使看了也没进脑子里。 开头几篇,作者就表达了他对于一战后德国的情况,以及战胜国对德得太...
評分 評分 評分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法西斯以外,最让人深刻的应该就是美英法三巨头会晤的照片了。在回忆起雅尔塔会议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幽默中不无心酸地说道:“一边坐着饥饿的俄国北极熊,另一边是强悍的北美野牛,夹在中间的则是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首相这么说也有些谦虚,试想...
評分“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誌。”這句話是普魯塔剋說的。丘吉爾引來想說即使如此,法國人民在混亂時拋棄總理剋列孟梭太過輕率,並非說英國人對自己的拋棄。果然,寫作結束時,作者已死。
评分書是好書,但是翻譯和紙張不太好,精選本總有些地方不連貫,讀起來總感覺少瞭些什麼,以後有時間再弄個完整版看看吧。
评分2.2.-3.15
评分對二戰還不瞭解
评分藉丘吉爾的經曆簡明扼要的梳理瞭二戰經過,前因後果,不同國傢政治角力,遠比紀錄片要有深度。丘吉爾高度評價瞭羅斯福總統,對斯大林貌有微詞,詭譎的是在戰爭高峰羅斯福去世,尾聲時丘吉爾辭職,斯大林因戰果擴大逐漸膨脹,為戰後的世界帶來不定因素。蘇聯作為新型的政體國傢可能對西方世界抱有懷疑,努力扶持中歐親蘇勢力,迫害政治犯,在美國投放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一周前纔對日宣戰,齣兵東北,並在日本投降後大肆掠奪東北物資,雖簽訂蘇中友好同盟條約,最終在60年代撕毀,最終也在霸權主義支配下走嚮衰敗解體。其實真正的愛好和平,自由民主纔是重要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