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收到何老师转吴先生新著或近两月,通略细摘竖读横览亦有数次。或许是退入中年,心绪混沌,不复少年时纵千年情。早记此后书之债,无奈迟迟未竟,实有些左右为难的心猿。话语是最大的欺骗之一,文字也往往成表意错误的途径。但愿“论史商文”之感,为意马偏而不远。 顺便说下编辑...
评分读完《浩荡两千年》,其实最想写一写的是商人阶层在中国两千年历史当的沉浮。然,叹息之余,却发现无法落笔成文。遂弃该主题,转而讨论社会制度,关于这个问题,从吴晓波老师的书中,颇感到获益匪浅。 匆匆读完整本书两遍,只得出写粗浅看法。思想的升华,需要时间的沉淀。 ...
评分收到何老师转吴先生新著或近两月,通略细摘竖读横览亦有数次。或许是退入中年,心绪混沌,不复少年时纵千年情。早记此后书之债,无奈迟迟未竟,实有些左右为难的心猿。话语是最大的欺骗之一,文字也往往成表意错误的途径。但愿“论史商文”之感,为意马偏而不远。 顺便说下编辑...
评分读完《浩荡两千年》,其实最想写一写的是商人阶层在中国两千年历史当的沉浮。然,叹息之余,却发现无法落笔成文。遂弃该主题,转而讨论社会制度,关于这个问题,从吴晓波老师的书中,颇感到获益匪浅。 匆匆读完整本书两遍,只得出写粗浅看法。思想的升华,需要时间的沉淀。 ...
评分吴晓波,他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他的研究严肃认真,观点新颖独到,却不乏灵动之气, 他的著作,《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来无不让人汹涌澎湃,荡气回肠,感慨万千。他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解读中国经济,探寻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审视中国企...
任何一个产业和企业,如果靠的是与政府的特权契约来获取利润,那么它永远只能是一项非常危险而缺乏自主性的生意,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永续的事业。这是因为,官商经济的获利不来源于创造价值,而是通过交易成本来实现的。
评分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了世族经济,进入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历1000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评分历史,值得从钱的角度再了解一下。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一般读者而言,吴晓波的这本书让这份值得更加值当。他用经济元素这个内在肌理,铺陈了一副区别于教科书的别样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和用心的投入,让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深入浅出。 在心情被左右得如长沙这晴雨不定的天气的这一段时间里,感谢陪伴。#书是一种你喜欢它,它就会喜欢你的生物。
评分中国从商超开始至清朝的两千年的经济发展和成败得失。
评分读完此书,脑中一直盘旋着作者提出的问题,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帝国该如何找到与之相配套的、有持续效率的经济治理制度。也许应该是这样的答案:强敌环伺之乱世,欲富国强兵,需择商君之法。四夷宾服之盛世,求国泰民安,应取黄老之道。治国无万世不易之常法,顺时宜势之变,或为正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