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比煞
自幼酷爱读书,尤爱圣经与红楼梦。愿以书为火,行过世间幽暗。
做过记者,当过编导,时常迁徙,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居住过。曾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印度、俄罗斯等地徒步旅行。希望在40岁前,可以看遍荒漠、星空与雪原。曾写《闻香手记》,至今仍为读者口口相传。
香本身只是载体,重要的是它背后呈现出来的微妙的部分。香与其他所有艺术形式不同,它无影无踪,如烟云聚散,也因此,它需要最敏锐的感官和直觉,才能品味出其中精妙的美。
——亚比煞
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煮茶、挂画、插花。用香,在古代,为风雅之首,也是身份的象征。唯有衣食足,而 后知荣辱,才会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和情趣。因此,曹雪芹笔下处处可见用香的影子。从冷香丸,到茉莉香粉;从黛玉做的香囊,到北静王送的香念珠;从梅花雪,到枫露茶;从以梨枣汁薰衣,到用桂花蕊洗手。香气始终贯穿着《红楼梦》,成为它精神气质的重要部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香,作为风雅之首,一度被人忽视甚至忘却,这与历经千年风雨的香文化其去弥远。为此,作者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以一支沾染香气之笔,著成这本《何处有香丘》,期许踵事增华,为你展现丝丝馨香。本书以“钗香”、“合香”、“品香”、“恋香”四个主题,为你打开一场气味盛宴。教你闻香识人,感受香气与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捕获生活细节中的传统香学,领略调香师的设计灵感,让你在思想上重新领悟香、感知香。
寻香而来,当满城飘香的时代一去不返,还有什么气味,可以重蹈,还有什么记忆,可以追溯?
▲推荐▲
亚比煞的文章,于我来讲是直接狠狠撞在心上的那类。她的文章不是一卷弱弱的美,而是一把坚硬挺拔的骨头。读起来,有时让人感觉饮了杯上好的茶,时隔很久依旧余味醇厚;有时又觉得在被那些化成文字的手术刀做心灵手术,内心一面挣扎一面又舍不得放下。读到最后,反倒有了一种青空无云的了然,和抽丝剥茧后的成长。
——好好虚度时光主编 云晓
达芬奇箴言:“知与爱永成正比,知得越多,爱得越多。”《礼记.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我以为,两者说的,是一回事。意诚,是为爱;爱,导向更深刻的真知——这是个美妙而螺旋上行的循环。女作家亚比煞,一个对身边微物心怀爱意,走在小路上的人。她推开一道窄门,怀着洞彻事物肌理的细密心思,沿着语句铺设的曲径,去追踪香氛之美的源头,穷究宿命之书《红楼梦》中曹雪芹埋设的伏笔,在“香”字中读出文化的线索、脉络和玄机。我想,她领悟了知的密码,也找到了爱的密匙。
——作家,资深翻译 匡匡
嗅觉上的香氛雅致,最具人文气息的芬芳之作。
——策划编辑
一本红楼梦,道不尽的爱念衷肠,一本红楼梦,说不尽的悲欢离合。若是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份香,你,是否能够读懂呢? 《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封建统治下一个大家族的兴亡史,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有看完,更不要说从初中开始,语文老师就开始催着我们必须读红楼,那时...
评分两天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回想前些时候,立夏时节,却深味春意盎然,丝毫不觉察夏之将至;而当夏至这一天到来之前,夏的味道却早已经充满了每一寸空间,让人一下子就忘记了春天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当然难免有所惆怅,也总算是能够深深体会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评分 评分 评分一本红楼梦,道不尽的爱念衷肠,一本红楼梦,说不尽的悲欢离合。若是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份香,你,是否能够读懂呢? 《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封建统治下一个大家族的兴亡史,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有看完,更不要说从初中开始,语文老师就开始催着我们必须读红楼,那时...
什么鬼!大段的文本分析,差到离谱;选的香还多是品牌香,俗不可耐;有几乎与传统中国的香道无关!立意有趣,无奈知识构成太促狭,处处附会,可怕!
评分又发现一位抓词准语言空灵有魅力的作者!被普及了很多香水知识,感觉要种草了~
评分就是一些香水指南吧……
评分描述气味,何其之难,但是亚比煞做到了。以气味描述红楼梦中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亚比煞做到了。
评分决定做一本香主题的书,是去年三月,我正在南京,随行带的是小香五号,涂一点在脖颈,很快能感知它的气场,浓郁,幽美,木质基调里藏着落雨黄昏后的白花香,令人难忘。一呼一吸之间,我给亚发了约稿信。我们一拍即合。红楼梦和香,她爱了很多年,这回把红楼人物从纸堆里召唤出来,从香来讲过去的风雅,笔触随即延伸到当下,对照我们自己的生活。在审读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赞叹,太好看太好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