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居士(1899—1970):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祖父是清代两江总督周馥,父亲是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其子周绍良亦为著名佛学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科,后潜心研究佛学。1931年到北京,先后任教于北大、清华、辅仁等大学;1933年,在北大讲唯识学,以授课的讲义编着为《唯识研究》一书。1953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1956年后,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
《唯识研究》是周叔迦先生1933年在北大教授唯识哲学的讲义,由大科学家王季同作序。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将唯识学庞大的体系简明地展现出来。书中概念辨析明了,逻辑论证严密,体系完整,并配以适当的图表,是一部高水平的唯识研究专著。本书含“绪说”共二十四章,每一章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史论结合。
书后收有两个附录。一、收入周叔迦先生《<新唯识论>三论判》这一长文,本文乃周先生为批判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破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三书而作。二、收入其长孙周启晋先生(红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之子)的一篇回忆文章。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主要玄奘系唯识学。对真谛的唯识学介绍太少了。真谛最不为人接受的地方,应该是建立了第九识。但这是有缘由的,因为他意识到,作为杂染的有为法,阿赖耶识不应该含藏纯净的无漏种子,更不能转依净位而成无垢识。真谛-圆测与玄奘-窥基的教理之争,不能简单地用翻译不实来解释,这四位大师都是极为严谨的学者。
评分提纲挈领。真谛与玄奘,唯识与天台、禅、律之比较尤佳。所恨者,惜墨太过、编辑太烂(错字连篇)。
评分与原始时期的经藏相比唯识的名相真的太多了,如果由此作为学习佛学的门径确实会吃力一些。道理皆属于常识,但常识能由高级的方式表述,可能这是各门宗哲学、智识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与原始时期的经藏相比唯识的名相真的太多了,如果由此作为学习佛学的门径确实会吃力一些。道理皆属于常识,但常识能由高级的方式表述,可能这是各门宗哲学、智识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后面附录的《新唯识论》三论判没有看了。前面的名相义理分析清晰明了,特别是最后一章: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与唯识之比较,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