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者》主人公卡尔·罗斯曼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富有人家,为人善良。他十六岁时被一个中年女仆引诱,与她生了孩子,被父亲逐出家门,只身流浪去美国。他在美国一次次陷入窘境,最终沦为无业游民的奴仆。小说到此中止,按原书设计,罗斯曼最终得以逃脱,在一家剧院找到了工作。小说通过罗斯曼的遭遇,描写了工业社会中人的无助与卑微。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35.html 汽车来了个急转弯,仿佛发生了车祸,随后它开到公路上直线向前行驶,刹那间就消失在寂静的、包罗万象的车流人海里了。 ——《罗宾申事件》 离开西方饭店,离开电梯工的岗位,离开对他有过忠告的女秘书苔莱瑟,离开想要去火...
评分回北京的路上看了卡夫卡的《美国》,算是把卡的长篇都看完了。两三年前,在卡夫卡的文字里(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我看到的尽是荒谬和虚无,但如今看到的却是希望。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卡夫卡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是我自己前后的差异。即便在这部最为温情脉脉的《美国》中,...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35.html 汽车来了个急转弯,仿佛发生了车祸,随后它开到公路上直线向前行驶,刹那间就消失在寂静的、包罗万象的车流人海里了。 ——《罗宾申事件》 离开西方饭店,离开电梯工的岗位,离开对他有过忠告的女秘书苔莱瑟,离开想要去火...
评分 评分我可不是 卡夫卡
评分我读得很辛苦。。
评分折磨,却又不肯放下
评分大概因为卡夫卡写作习惯的原因,巨长的段落看得人窒息。就故事而言,因为没有写完,显得太残缺。其中司炉那一章,鲁滨孙事件那一章的“审判”,避难那一章的故事,都是“卡夫卡式”的。跟《诉讼》一样,突然跳到结尾,只不过这个结尾不再残忍。
评分可惜是个残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