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
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年)、《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年)、《死火重温》(2000年)等。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中有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即知识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天理与郡县制国家的关系、公理与现代民族主义及其体制的关系等。在讨论康有为时,我特别地提到了他对儒学普遍主义的再创造,而这个再创造的前提恰恰产生于一种历史意识,即儒学的普遍性与中国概念之间的那种自明的关系发生松动了。在这个前提下,当你要论证儒学具有普世性的时候,必须以承认中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之外存在着巨大的外部为前提——这个外部不仅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政教意义上的。当儒学普遍主义与一个置身于众多国家或外部之中的中国形象相互连接的时候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说明了民族主义对于某种普遍主义世界观和知识谱系的依赖。换句话说,这种新型的儒学普遍主义的诞生是和作为一个新型世界体系中的主权国家的中国的诞生同时发生的。这里所谓儒学普遍主义实际上正是现代公理观的曲折的呈现方式。
在历史研究中,任何脱离具体的语境、文本而将问题提炼为简短的结论的努力都会牺牲太多的历史感。这篇导论不准备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概述,而只是将历史分析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整理出来,提供给读者在阅读全书时参考。作者的讨论集中在两个反思式的问题上: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的现代?上述两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领域和视野展开讨论,本书的分析是从一个有限的角度——即思想史的角度——展开的:作者从有关中国的历史叙事的分析出发讨论第一个问题,围绕着天理世界观和公理世界观的相互关系展开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
很多人先入为主,听说了这本书有剽窃的嫌疑,因而便舍之而不读了。但是,不读一本书的理由有很多,要想真正翻开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候却真得找不到,特别是对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就尤其如此了。有时候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到书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之中,这样,才能找到自...
评分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个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
评分很多人先入为主,听说了这本书有剽窃的嫌疑,因而便舍之而不读了。但是,不读一本书的理由有很多,要想真正翻开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候却真得找不到,特别是对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就尤其如此了。有时候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到书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之中,这样,才能找到自...
评分之前读过一本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年代为编,将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思想家逐一细数。可以作为进一步了解西方思想的人名录和书目。而汪晖的这部思想史著作则不同。它分上下两卷,讲的是“五四”以来的两个主题,“德先生”——现代民主政治和“赛先生”——现代科学主义。而且和...
评分我个人对汪晖老师这本书最感兴趣的是《帝国与国家》这部分,我就谈谈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看的时候我感觉这一部分好像没有写完。现在的写法给人感觉是它描述的是从帝国向民族国家或主权国家的转化过程,但我怀疑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是否还有另一半,比方说中国已经变成主权国家...
其实下部还是很有想法的,后来追加的部分,野心过大了
评分蠢货好多 这种垃圾也打这么高的分数。
评分一个大学者,写的句子都不通顺,看起来很有逻辑,实际上没什么逻辑,成何体统。
评分蠢货好多 这种垃圾也打这么高的分数。
评分汪晖这种“大学者”,连句子都写不通顺,思维之混沌,史实之混乱,不忍猝读。杨奎松也是忍不住了,才对他发飙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