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拯救的威尼斯

被拯救的威尼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薇依一生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政治……西蒙娜拥有特立独行,自甘苦行、永远站在穷苦人民一边的“圣女”人格和感人生平,她的思想充满智慧。

吴雅凌,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比较古典学研究,著译有《神谱笺释》(2010年)、《劳作与时日笺释》(2014年)、《柏拉图对话中的神》(2012年)、《黑暗中的女人:作为古典肃剧英雄的女人类型》(2016年)等。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
出品人:
页数:160
译者:吴雅凌
出版时间:2019-3-1
价格:3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095936
丛书系列:西蒙娜·薇依作品
图书标签:
  • 西蒙娜·薇依 
  • 法国 
  • 戏剧 
  • 哲学 
  • 宗教 
  • 文学 
  • 思想史 
  • 经典与解释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被拯救的威尼斯》是西蒙娜•薇依生平写过的唯一一部悲剧。

《被拯救的威尼斯》的故事取材于圣雷拉尔修士所记载的、一桩发生在1618年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西班牙人谋反威尼斯共和国事件”。十七世纪初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盛极一时,为达到将威尼斯共和国收归治下的目的,暗中策划了一次谋反行动。时值三十年战争爆发前夕,欧洲各国均设有常备雇佣军。西班牙人收买大部分驻威尼斯的雇佣军和若干外国军官,计划在圣灵降临节的前夜突袭威尼斯。行动计划的指挥之一加斐尔出于怜悯向威尼斯十人委员会告密,致使行动败露,所有谋反者当夜被处以死刑。加斐尔本人被驱逐出威尼斯。

这部悲剧一以贯之地围绕薇依始终关注的人类基本问题。这两句话可为佐证:“怜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怜悯;怜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邻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自古希腊以来,第一次重拾完美的英雄这一悲剧传统。”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两句话亦是理解和思考《被拯救的威尼斯》的起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56,一个人既然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就要努力保护已存在的美景。 108,悲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临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 126,古希腊悲剧英雄受困于人与神的无限距离,为分享至善与至美,犯下渎神的罪,受惩,受尽苦难,在...

评分

56,一个人既然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就要努力保护已存在的美景。 108,悲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临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 126,古希腊悲剧英雄受困于人与神的无限距离,为分享至善与至美,犯下渎神的罪,受惩,受尽苦难,在...

评分

56,一个人既然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就要努力保护已存在的美景。 108,悲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临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 126,古希腊悲剧英雄受困于人与神的无限距离,为分享至善与至美,犯下渎神的罪,受惩,受尽苦难,在...

评分

56,一个人既然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就要努力保护已存在的美景。 108,悲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临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 126,古希腊悲剧英雄受困于人与神的无限距离,为分享至善与至美,犯下渎神的罪,受惩,受尽苦难,在...

评分

56,一个人既然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就要努力保护已存在的美景。 108,悲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临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 126,古希腊悲剧英雄受困于人与神的无限距离,为分享至善与至美,犯下渎神的罪,受惩,受尽苦难,在...

用户评价

评分

生活不易,每天(近期)靠读薇依续命。短小直白的一部悲剧,读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两难感和莎士比亚的叙事感。加斐尔的爱是会招致狼藉名声的爱,从本质上说,“悲悯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试图用神性的东西来施舍人间,必然招致自食其果的审判。完美英雄没有正义的名声,也不需要这名声,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在此,我看到了从柏拉图到王尔德的内心

评分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我来说,这将是我阅读柏拉图、尼采和试着理解基督教的大门。“在苦难中全神贯注地拥抱真实”。不止一次地被触动,先读笔记并不明白,但读完剧作,笔记便懂了一半,最后再在译者吴雅凌的后记里把整个体系串联起来,由衷地发出一次次赞叹。我真的赞叹不已,对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也对薇依这脉络清晰的隐喻。译者也功力深厚,附录整个看作一篇论文,让我无法停止,难以自拔。太振奋人心了。

评分

不怎么爱读悲剧但是这部真的很喜欢,连着前面的创作笔记部分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由于是未完本再加上把27条笔记一并译出,能看到部分的思想过程和剧作形成过程。作为极富才华的哲学家剧本意图明确且直接,带有许多历史现实及人类基本问题的思辨性隐喻,冷峻又睿智。 极致的爱和义显于纯粹的苦难和声名的消亡之中,古希腊英雄结局的光环在薇依这里被剥离,“完美义人的形象和耶稣受难的形象合二为一”,纯粹的爱无回报而爱。读到“排除多少罪过,就要承受多少不幸来抵偿…一个人的美德在于把正在承受的恶保留于己身,在于不借助行动或想象把恶散布到自身以外并以此摆脱恶”,发现薇依完完全全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以及现实中一些经验在剧本里被精准有力地体验,又在笔记里被重申。 值得一提的还有剧作中有意的黑人灵歌式重复和沉默的使用、痛苦的延长。

评分

生活不易,每天(近期)靠读薇依续命。短小直白的一部悲剧,读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两难感和莎士比亚的叙事感。加斐尔的爱是会招致狼藉名声的爱,从本质上说,“悲悯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试图用神性的东西来施舍人间,必然招致自食其果的审判。完美英雄没有正义的名声,也不需要这名声,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在此,我看到了从柏拉图到王尔德的内心

评分

扎根不是社会,而是别的,城邦不是社会的。恶,平庸单调,令人厌烦。善,是不正常的,但有可能的。义人拥有善的本质,而不是善的表象(名声)。一个人的美德在于把正在承受的恶保留于己身,在于不借助行动或想象把恶散布到自身以外并以此摆脱恶(对空的接受)。超脱不可能没有痛苦,而在不带仇恨和欺骗的受苦里也不可能有超脱。爱不成比例(没有回报)是一种公正。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