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

漢娜.鄂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李建漳
出品人:
页数: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2-7
价格:NT$2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852240
丛书系列:Wings
图书标签:
  • 阿伦特
  • 政治
  • 台版
  • 李建漳
  • 政治哲學
  • 政治哲学
  • 哲学
  • @台版
  • 女性成长
  • 自传
  • 二战
  • 波兰
  • 犹太人
  • 大屠杀
  • 回忆录
  • 历史
  • 文学
  • 生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是漢娜‧鄂蘭,當代共和主義的旗手

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

漢娜‧鄂蘭的名字被書寫在許多理論的開端,其主張與概念引導了後世政治、哲學、人文領域的思想。她批判西方政治哲學大傳統,試圖建立新的政治理論;她凝視參與艾希曼大審判的人們,從平凡人身上見到平庸的邪惡;她分析極權主義,探究人類自由、政治之間幽微的關係;她觀看這世代,提出了諸多難以回答的問題,而正是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推動這世界向前邁進,正是她對「人」的思考與關懷,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觀點反視自身。

這是一本打破堅實學理高牆,為了欲更進一步探究政治與哲學的讀者而寫的入門書。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十個章節依序介紹漢娜‧鄂蘭的重要性、歷史定位,她對集權主義、政治、公民與自由、權力的看法,分析何謂邪惡的平庸,現在的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反制之。

站在時代的浪潮尖端,漢娜‧鄂蘭始終未退場,其著述隨時間演進越發璀璨,隨政治局勢的變動更加精闢。她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始終映照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始終站在所處的時代與她的身影遙相輝映。

我們始終活在她開創的時代

本書特色

1、輕──開本尺寸精小,便於攜帶閱讀。

2、不沉重──分量適中,適合社會大眾、高中生、大學生閱讀。

3、重要作者──由海內外專家學者費時數年撰寫,並通過嚴謹審查。

4、便於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介紹當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理論與重要觀念。

5、切合時事──內容貼近當代社會,以展望未來之姿回顧經典人物與議題,提供反思與對話。

6、展望──期待這系列書能作為橋梁,串連深刻思想、觀念與普羅大眾。

作者简介

李建漳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尼采,政治思想,當代法國哲學。

目录信息

導言
第一章 導論──為何我們想認識鄂蘭?
具爭議性的不凡女天才
回頭向古典學習:西方「最初」的政治經驗
實例釋明鄂蘭對「政治」的分野
第二章 政治的異化──鄂蘭對「極權主義」與「政治哲學」的批判
《極權主義的起源》在寫什麼?
政治的異化:對政治哲學的批評
第三章 鄂蘭式「區分明辦」──公共的、私人的及社會的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區分
政治性與社會性的區分
鄂蘭式公共領域的特徵
第四章 一句話解釋政治?基於溝通與說服的個人彰顯
政治的奠基石:多元性
政治的第二基礎:共同世界
政治是與他人在公共空間中的自我彰顯
第五章 鄂蘭與共和主義──公民共和主義典範下的政治想像
競爭中的不同思想典範:對自由主義的反對
第六章 你在「做」什麼?鄂蘭對實踐活動的分析
「行」相對於「知」的優先性:人類的實踐生活
勞動:無限循環的生理過程
製造:打造一個人文世界
第七章 讓我們創造「奇蹟」吧──政治「行動」是什麼?
不同於「勞動」與「製造」的「行動」
行動的脆弱性及補救
行動的救贖:承諾與寬恕
第八章 「自由」──自由是去「做」,而不只是「有」。
政治與自由的關係
對傳統自由概念的批判
鄂蘭對自由的詮釋
第九章 「權力」與「權威」──像歐巴馬說的「Yes, we can !」
鄂蘭對權力觀念的論述
分散和多元式權力觀的制度設計
鄂蘭對權威觀念的論述
第十章 邪惡的平庸性──惡行竟不來自於惡人!
鄂蘭親身見證歷史之惡
爭議焦點:邪惡的平庸性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思考
對邪惡平庸性的反制:判斷
結語
延伸閱讀
注釋
著作及引用書目
參考資料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寫的淺顯易懂,對於想要理解 Arendt 思想的朋友,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從此書也看得到 Arendt 總是透過重新定義既有名詞來開啟哲學討論。這個路數我一直做不來(但也不想做就是了)。

评分

Arendt 心目中的政治絕不是權力鬥爭,也絕不是代議士式將權力受權於他人,不是單議題的話語權是誰,她確實對「政治」提高到很高的準則,是共和制的,要將每一個人願意走入公共層面實踐,具多元性的討論、判斷來反抗一言獨大的控制,因為人是需要共生的群體。開創性的行動作改變,說起更像藝術創作。她寫的不是政治,而是對人類未來共存的期望和信任,她此終是提醒我們行動作為人生存的根本,是最高的生存原則。李建漳寫得易入口,沒有繁文細節,她具有啟發的言行言簡易列出重點。她來至城邦、革命,二戰時反猶運動的質問,人所具有的差異性,是否創造出一個公共空間,不同身份平等地被聽見,說話的可能,她亦需要參與者一定的質素,但這不是精英主義式,而是可以將權力、知識擴散在每個人身上,只有合眾。總是被她清晰的目光所震動。

评分

一本比较清晰的鄂兰导论,作者重在解读《集权主义的起源》与《人的条件》,还重点引用了江宜桦、萧高彦和蔡英文三位思想史学者的观点,书中详细叙述了鄂兰思想的主要部分及其与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现代思潮之间的关联,当然从中也能读出一些当今世人对鄂兰有所误解和争议的地方。 让人忧虑的是,作者提到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将“实践”作为新共和主义的中心,当政治进入社会领域,众人应该以“劳动”“制造”“行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者甚至以“自由是去做,而不只是有”为主题,这是完全的“积极自由”式论调,这或许正是在艾希曼问题之外伯林批判阿伦特的根本原因。

评分

寫的淺顯易懂,對於想要理解 Arendt 思想的朋友,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從此書也看得到 Arendt 總是透過重新定義既有名詞來開啟哲學討論。這個路數我一直做不來(但也不想做就是了)。

评分

Arendt 心目中的政治絕不是權力鬥爭,也絕不是代議士式將權力受權於他人,不是單議題的話語權是誰,她確實對「政治」提高到很高的準則,是共和制的,要將每一個人願意走入公共層面實踐,具多元性的討論、判斷來反抗一言獨大的控制,因為人是需要共生的群體。開創性的行動作改變,說起更像藝術創作。她寫的不是政治,而是對人類未來共存的期望和信任,她此終是提醒我們行動作為人生存的根本,是最高的生存原則。李建漳寫得易入口,沒有繁文細節,她具有啟發的言行言簡易列出重點。她來至城邦、革命,二戰時反猶運動的質問,人所具有的差異性,是否創造出一個公共空間,不同身份平等地被聽見,說話的可能,她亦需要參與者一定的質素,但這不是精英主義式,而是可以將權力、知識擴散在每個人身上,只有合眾。總是被她清晰的目光所震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