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共眠

速求共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9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日熄》等。曾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马来西亚第十二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2012年入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短名单; 2013年入围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2014年获捷克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受活》日文版在日本读者推举下获得Twitter文学奖;2016年再次入围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同年《日熄》获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17年第三次入围布克奖。其作品被译为近30种语言,上百种外语版本。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并被香港科技大学聘为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出版者:理想国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阎连科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02990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阎连科 
  • 当代文学 
  • 小说 
  • 理想国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 
  • 中国 
  • 中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阎连科,卡夫卡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得主,被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华语文学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也极具争议的实力派作家。

★大家熟知的真实作家“阎连科”,真实生活中的导演顾长卫和青年作家蒋方舟等人,都成了小说故事的实在。纪实?虚 构?荒诞?冷幽默?各种声音的清晰与嘈杂、多路交叉结构和张驰叙述,“从来都没有如此好读过”。

★数年沉默后的最新声,《速求共眠》再次彰显“阎氏写作”的滋味和奇诡,读来幽默荒诞,但最后却有一种钝痛。

《速求共眠》这部虚构的小说作品被作者阎连科称为是自己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她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阎连科”。

因为对名利和欲望的追逐,“阎连科”决定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小说同名电影,作者阎连科真实生活中的好友导演顾长卫、青年作家蒋方舟等人,无一幸免都称为小说中被他拨弄的人物。

那些在实际生活中的一切非虚构,都在虚构的故事中转化为不确定。小说再次彰显了“阎氏写作”的奇诡和荒诞,在纪实与虚构的交错和纠结中……每一字、每一句,真亦假、假亦真,让人分辨不清,让人摸不着头绪。

这是这位华语文学世界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实力派作家阎连科,在沉默数年后发出的最新声。他说:还是希望能有一部作品被出版,让读者能看到,你可以阅读它,但你知道这位作家还在一直正常的工作就好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题外话: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看蒋方舟的书还是微博,她提到过一次,曾收到阎连科老师的书的初稿,还给了一些意见。看来就是是这本了。 ————— 这本书很有意思,可以简要地看成由三个故事及“阎连科”的叙述串成。分别为农民李撞与苗娟从强奸到结婚的故事,农民工李撞对女大学...  

评分

《日熄》付梓之后,阎连科有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书已经出版了,他还在一次次地增删、修改,试图在压抑和黑暗之中增加一点哪怕不太容易分辨的温暖和闪光。他当时就计划,接下来要写一点轻松有趣的。 于是有了《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 简单粗暴地概括,《速求...  

评分

评分

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寫作的無意義。 審美就像裸體外的紗幔,在馬虎的眼裏美成一首詩,而當你再定睛細看之後,僅就還有醜陋而已。 沒有意義而還要寫作,正如人活著不能不吃飯;而寫作,從本質上說,是作家要餵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餵食讀者的需要。 若不寫作,人就真的死了...  

评分

题外话: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看蒋方舟的书还是微博,她提到过一次,曾收到阎连科老师的书的初稿,还给了一些意见。看来就是是这本了。 ————— 这本书很有意思,可以简要地看成由三个故事及“阎连科”的叙述串成。分别为农民李撞与苗娟从强奸到结婚的故事,农民工李撞对女大学...  

用户评价

评分

1、阎连科怎么就把初稿拿出来了?2、把创作过程都翻出来不意味着就是形式创新;3、对男人来说,只剩下睡女人这一个动机了;4、其中的那个短篇,可见阎连科文字还是可以很好的,也很了解中原农村。

评分

李静部分有点恶心,不是畸恋而是文笔视角有点地摊文学的恶心。但关于自己的部分蛮坦诚的,可以说比某些日记都坦诚。

评分

受不来

评分

从李社对倒转头旋的杀意开始,虚构与真实透露出一种不可被解释的样态,剧本内外的人物行为都处在被质问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质问者或被质问者,而做回答的人同样也有拒斥(采访中李静对李撞产生爱意的回复)或肯定(第二段剧本中李静对张华产生恨意的解释)。解释与不解释似乎对应着整个创作故事的虚与实。阎连科期望达成的或许是后记中写到的二十世纪小说胜于十九世纪小说的部分(“叙述结构呀,腔调节奏呀,前流后派呀,创造主义呀”),于是对于书写形式或是对文字载体的各类运用的尝试,会像是摆脱真实经验的一次试探(换气?)。

评分

能量足,废话多;形式感强,情节感差;谈人的灵魂,却避而远之;不能扎根,亦不能近心。第一人称叙述像百年前的私小说语体,幸还是不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