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随笔》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兰姆的《伊利亚随笔》,令我联想到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你看,伊利亚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兰姆,而伯纳多.索阿雷斯也基本上等同于佩索阿,而且,兰姆(伊利亚)与佩索阿(索阿雷斯)都曾是朝九晚五、兢兢业业的小职员,生活的年代虽然不同,大致轮廓却相当。可是,这两...
评分英文的“Essay of Elia”很像个核桃,读起来非常费劲,要努力敲开核桃的硬皮,才会咂出滋味来。
评分书当然是好书,翻译也是没话说的. 只是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萧老译的<尤利西斯>时也同样遭遇到了. 这本书是随性的漫谈,不讲大道理,是轻松幽默的风格, 所以看这本书本应该不吃力的. 然而由于大量漫长的注释(当然,这不是关键所在,比起现在许多书根本没什么注释的潦草态度,这...
评分很有名气的一本随笔,可惜不是我的菜。可能我的文学鉴赏水平不够,所以欣赏不了这本随笔,里面各种引用典故的地方实在多了点。我觉得要完全理解这本随笔的前提是对英国的历史文化有相当了解度才行。否则看几行字看一下下面的注释实在是有点影响阅读的乐趣。
评分原本是看到有文章提到寻找《伊利亚随笔》(英文)的故事,google到了这里。自己是中英文都没读过,照理没有发言权的。但从shelleyyuki评论中提供的几个例子看,高先生的这个译本恐怕不会太好读,至少,有点矫柔造作,甚至,恕我不敬,有点造字数的嫌疑。自己做过媒体的文字翻译...
又遇见一件大爱。即使两三天读一篇,也觉得太过奢侈了,就像鲍鱼虽好,绝不会天天吃。大概体味便是将两点之间尽可能拉长,抓住其间的遐思,再丰富、充实起来。记得以前跟人玩过一个游戏:不要告诉我,让我自己来发现。不过每一篇的结构都差不多,虽然规矩、常用的散文结构,也不免有些单调。翻译的还不错啦,就是排版错字太多了。如果三联开展一场修正主义运动,召回所有有错的出版物,因为如此兢兢业业,所以成了出版业的老大,众人呕吐的对象,我就留着这一版纪录它不光彩的过去。显然不会的,我打算这一本送给我爷爷引火,买刘炳善那一版来比较比较。
评分随笔中嗅不到一丝生活给他的不幸。烤猪、古瓷器、扫烟囱的小孩等家长里短日常片段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灵动可爱。他是如此让人肃然起敬又平易近人的人呐。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作家,直面人生且热爱人生。
评分随笔中嗅不到一丝生活给他的不幸。烤猪、古瓷器、扫烟囱的小孩等家长里短日常片段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灵动可爱。他是如此让人肃然起敬又平易近人的人呐。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作家,直面人生且热爱人生。
评分如果对兰姆一无所知会从文字里发现他幽默善良观察敏锐有颗细腻的心偶尔还有些孩子气,可是如果知道他的背景就会觉得他的形象顿时高大。文章质朴,题材是身边的事情,很亲切。
评分三星半,翻译不畅,读来略有艰涩,原文的幽默优美有所减分;命运多蹇反而造就洞晓世事,以微小之义阐释人生深渊哲理,是谓大家风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