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再生産

公共性的再生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現為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南京社會科學》特聘編審;天則經濟研究所公用事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南京市政協法製社會委員會顧問。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孔繁斌
出品人:
頁數:285
译者:
出版時間:2008-4
價格:24.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14048813
叢書系列:鳳凰文庫·政治學前沿係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知識社會學 
  • 治理理論 
  • 政治學前沿係列/鳳凰文庫 
  • 孔繁斌 
  • 多中心治理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世紀70年代以後,重構社會治理體係的價值、機製和知識基礎成為全球政府治理改革的主題,但是公共行政範式民主化、市場化的重構並沒有真正解決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的根本缺陷。在後工業社會或現代性重建的進程中,與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生成、構建密切相聯係的多中心治理,是社會治理模式現代性演進中的一個基本趨嚮,它是在繼統治型社會治理模式、管理型社會治理模式的“中心—邊緣”治理結構之後,伴隨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而生成的一種社會治理結構類型。多中心治理越來越成為全球性政府治理或社會治理改革的共識。本書作為探討多中心治理運作機製的一個嘗試,試圖在研究中梳理多中心治理的含義和形態特徵,把握其在社會治理曆史進程中的屬性,闡述其曆史閤理性和價值正當性,並對其運作機製的理論模式作齣闡釋。

作者的話1

序1

導論1

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2

二、 研究視角與方法的探討4

三、 建構閤作機製:一個公共性再生産的假設10

四、 本書的論述框架與內容安排12

第一章多中心治理:一個現代社會治理的命題15

第一節多中心治理釋義16

一、 當代政治發展中的“治理話語”16

二、 多中心性:從經濟領域到公共領域25

三、 多中心治理的實踐形態34

第二節多中心治理:服務型社會治理敘事38

一、 社會治理的曆史類型39

二、 公共行政的替代範式及其局限45

三、 多中心治理的功能:公共服務/責任再生産54

第三節多中心治理的運作:閤作理論模式57

一、 社會治理機製57

二、 閤作理論的規範性認知62

三、 閤作機製的釋義模式67

第二章價值與知識的變遷:多中心治理生成的理論邏輯71

第一節從保護型民主到自主治理:多中心治理的閤法性基礎72

一、 從保護型民主到治理型民主72

二、 民主的強勢話語:參與模式中的政治79

三、 民主治理與憲政改革82

第二節多中心治理生成的知識維度86

一、 “應享革命”:公民社會權利資格理論86

二、 公共物品:當代社會治理的“元敘事”93

三、 集體行動:社會治理知識的增長100

第三節國傢與社會關係的重塑113

一、 政治復興:迴歸公共治理114

二、 政治發展範式變遷118

三、 理性官僚製的正當性重建120

第三章相互性的展開:多中心治理的運作規則126

第一節相互承認的法權——一個基本理念127

一、 相互承認的法權:經典命題的追溯128

二、 公共領域重建:經典命題的再現132

三、 社會治理中的運用:經典命題的魅力135

第二節相互承諾的信任:集體行動的倫理維度137

一、 信任的生成:獲取“文明的資格”138

二、 政府信任關係的曆史類型144

三、 多中心治理的倫理維度:閤作信任的實踐151

第三節相互尊重的規製:後立憲選擇155

一、 相互尊重:規製的理念156

二、 公共責任:規製的目標161

三、 作為治理機製的規製166

第四章事實與規範之間的商議:多中心治理的運作場域169

第一節事實、 規範與“治理場域”:社會治理的思維機製171

一、 治理場域的邏輯171

二、 事實與規範關係的重構:理論個案177

三、 閤作治理的思維機製建構:初步的思考184

第二節治理場域的形式理性:從政治動員到政策網絡186

一、 權威中心的閉鎖場域:政治動員187

二、 多中心的開放性場域:政策網絡194

三、 政策網絡與多中心治理的契閤201

第三節治理場域的實質理性:協商民主203

一、 商議理論與閤作裁量:一種倫理民主203

二、 閤法反對的錶達倫理208

三、 民主商議的另類形態:新社會運動215

第五章“他在性”的自我:多中心治理的運作主體224

第一節政府權能重塑的公共服務嚮度225

一、 “價值的顛覆”:以公共性補救閤法性226

二、 引導型職能模式231

三、 流動的注意力:以前瞻性替代迴應性236

第二節社團定位:國傢中間層政治240

一、 新市民社會241

二、 “中間層政治”:超越自治與控製的緊張246

三、 任務型組織的適應機製:自律與他律250

第三節成為積極公民:認真對待共和251

一、 公民共和主義:作為治理話語251

二、 “公民唯私主義綜閤癥”254

三、 塑造積極公民259

結語272

主要參考文獻275

後記284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选题很新颖,杂糅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诸多的理论前沿问题,整合了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价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評分

选题很新颖,杂糅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诸多的理论前沿问题,整合了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价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評分

选题很新颖,杂糅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诸多的理论前沿问题,整合了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价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評分

选题很新颖,杂糅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诸多的理论前沿问题,整合了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价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評分

选题很新颖,杂糅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界诸多的理论前沿问题,整合了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有一定价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用戶評價

评分

選題很新穎,雜糅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界諸多的理論前沿問題,整閤瞭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對相關領域研究有一定價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评分

這的的確確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建構瞭一個多中心社會治理的模式。從人類社會治理的曆史性角度來說,經曆瞭統治型治理模式到管理型治理模式再到多中心治理模式。這其中涉及瞭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諸多理論的轉換以及人類政治實踐的變遷,也體現瞭作者的前瞻性。隨著中國公民對政治權力訴求與政治參與的熱情高漲,我國也逐漸放棄從前國傢、政府一支獨大的社會管控模式,而更多地重視社會組織、公民團體的社會影響,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成為當前中國政治改革的關鍵所在。

评分

這的的確確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建構瞭一個多中心社會治理的模式。從人類社會治理的曆史性角度來說,經曆瞭統治型治理模式到管理型治理模式再到多中心治理模式。這其中涉及瞭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諸多理論的轉換以及人類政治實踐的變遷,也體現瞭作者的前瞻性。隨著中國公民對政治權力訴求與政治參與的熱情高漲,我國也逐漸放棄從前國傢、政府一支獨大的社會管控模式,而更多地重視社會組織、公民團體的社會影響,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成為當前中國政治改革的關鍵所在。

评分

選題很新穎,雜糅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界諸多的理論前沿問題,整閤瞭不少最新的新概念,對相關領域研究有一定價值。瑕疵是直引大多,自主吸收消化不多。

评分

這的的確確是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建構瞭一個多中心社會治理的模式。從人類社會治理的曆史性角度來說,經曆瞭統治型治理模式到管理型治理模式再到多中心治理模式。這其中涉及瞭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諸多理論的轉換以及人類政治實踐的變遷,也體現瞭作者的前瞻性。隨著中國公民對政治權力訴求與政治參與的熱情高漲,我國也逐漸放棄從前國傢、政府一支獨大的社會管控模式,而更多地重視社會組織、公民團體的社會影響,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成為當前中國政治改革的關鍵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