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
作者:牟宗三
出品人:
页数:22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23.7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543366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图书标签:
  • 牟宗三
  • 哲学
  • 中西哲学
  • 中国哲学
  • 比较哲学
  • 牟宗三 新儒家 中国哲学
  • 国学
  • 文化间性
  • 哲学
  • 中西哲学
  • 哲学史
  • 文化比较
  • 思想史
  • 学术
  • 文化
  • 历史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主要内容:牟宗三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第三期儒学”的概念即首先由牟先生所提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学主要的、影响卓著的代表人物。他的先后期门生弟子大多是港、台地区哲学界、新生代的杰出学者,影响遍及北美、英、欧陆、日、韩、新、澳洲等地。《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中国哲学十九讲》七八十年代已有韩文版行世;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Joel Thoraval博士现正拟将前书译成法文印行。1987年香港大学特颁牟先生荣誉文学博士仪式上,哲学系教授F?C?Moore博士特致辞说牟先生由儒家的心性学为起点所建立的“道德形上学”,为一超越义的形上学系统提供一道德的证明,是一勇敢而有原创性的思想线索,有深远的成果。同年冬季学期起,德国波昂大学专设“牟宗三哲学”课程,由哲学系教授J?Simon博士与汉学系教授R.Traunzettel博士共同主讲。《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也设“牟宗三”条目。 牟先生生前名字又进入1995年出版的《英文剑桥哲学字典》索引,其中“中国哲学”的总条目中指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一派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出版前言/1序/1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罗义俊/1第一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1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9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23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34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50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63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71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 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84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94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105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117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129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142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162附录 一 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182 二 从西方哲学进至儒家学术 ——“王阳明致良知教”引言/191 三 黑格尔与王船山/199 四 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民主精神之汇通与相济问题/207 五 鹅湖之会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大综和与中西传统的融会/21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时看了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就想去找其他的,结果好多当时还没有出版,出版了的又太早已经买不到了,于是从图书馆整本印出来读,当时真是百读不厌。  

评分

诸位如果真是尊重牟先生,真是信得过牟先生的哲学,即立下大志向,实地下工夫,此心体一明,牟先生的著作,康德的著作,即一通百通,所以走实践之途,不知可以省有心为学之人几多气力,如此亦不患不会写论文。如你想从现在学者那样研究写论文开始,我想纵使你将牟先生的著作背...  

评分

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我只翻看了第一讲,还没看,就发现已经删节了近2500字,还都是大段的删减,细微之处并没有细看。依此类推,其他的在大陆出版的牟著命运大概相当吧。 买的觉得有些亏了。  

评分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对中西哲学之种种问题,提出层层之比对与深入透辟之疏解。并藉佛家(《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作为中西双方共同的哲学间架。此一思路,必将对人类文化之融和,揭示一常态的康庄之道路。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牟宗三先生不但十分准确...  

评分

以前陆续看不少介绍康德的著作,都对康德为什么在纯粹理性之外还要设立实践理性不甚了了,看了牟老的书才终于明白,康德是要为形而上学保留空间,为信仰、道德、意志自由培育滋生的土壤,不然人类徒以技术文明而又何以繁衍存续,自此我才明白康德的那句名言为何把灿烂星空和道...

用户评价

评分

已读,周师课上讨论

评分

牟老的书就像杨伯峻的书一样,宗师啊

评分

康德哲学与佛学观念的相互对照。 以西方哲学为基础,点出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各自的智慧与不足。 西方强于逻辑,知性,但不承认智的直觉,直接将此归至上帝。 东方的哲学是生命的,道德的,实践的。在有实在性的经验世界方面比如科学的思维能力较差,但对智的直觉有很多心得。 中国的儒道佛有种深厚的情怀和高韬的境界在,不会消亡。

评分

孔子对周礼的工作在今后会慢慢的显现出来,其在欧亚和新轴心阶段的柔和的明与巨大的轻,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不是对我们自己,更加是对这个外向的人的人类来说;但儒门之罪非经历重工业血腥不可,是空的意志砸碎土地,人涌出来才有了那些体系;怎么样都可以,人的过程被滞后太多了,儒门对生活的遮盖,对人的味道的镇压很深,胎盘的物和世界的质量之间,必须要有个彻底雄壮的处理,这是诚实的面对孔子的,禅门的意义是这个质量结合点中最彻底和逼进实践的,佛门的营养也需要疏导,绝不是这种体系的缝合,那是要痛楚的,狂喜的痛苦,震撼的大悲,高颂的雄性,和让人自杀的醇的黄昏,疼痛的人在心里游,鱼!和我们的动物!不要再解释了,也不要再缝合了,进入纯美的旋转之境,让疼痛扩散开来,让人抬出我来,我是罪的,这光让人疼痛

评分

牟老的书就像杨伯峻的书一样,宗师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