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四册)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劳思光 哲学 中国历史 (港台版) (旧版) 国学 哲学类 哲学史
发表于2024-11-23
中国哲学史(四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劳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湖南省长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后旅居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等。退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该校逸夫书院高级导师。他对中西哲学不同传统皆保持一开放的态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国观念论,其道德哲学于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学则有浓厚黑格尔色彩。中期思想大致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断。他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完成《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在理论上已进而批判黑格尔模式,并转向分析哲学的探索。晚年提出高级语意学之问题,以批判现代哲学思潮,目的则在于重判不同理论语言之功能与限制,从而给不同理论适当定位。对于中西哲学传统的定性,曾就哲学功能分判为认知性与引导性两型。所谓认知性,是指其哲学功能主要摆在建立知识之上;所谓引导性,则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转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领域,后者则偏重意志领域。东西哲学的歧异,就在这德智对别的架构下安顿。他认为儒学视文化与人生为一不断实现价值的历程,实现价值的可能性条件为人有自觉心,自觉心的能力表现在能自主地作价值判断和要求实现价值之上。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系统是建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之上的。这样的价值主体,一面以最高自由为设准,一面则展现在能作价值判断之能力和实现价值之意志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现及扩充是非之心和贯彻判断之实践意志之上。此一哲学观念实化于文化生活中,即成为“重德文化精神”。综合而言,他的哲学立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的究心上,从而推绎出整个道德文化哲学体系。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他从单一主体与并立主体的架构,展现东方重德与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质及限制,以期“上下通达”之文化精神。
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 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
评分第一卷的方法问题提纲挈领,写得极好。对于任一哲学家或哲学系统,系统地看,则可能忽略其歧出的观念,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时,哲学家的思路可能指向多个方向;研究观念之发生,则可能忽略其全体,(我意或囿于思想其诱因,而不足以见其之超拔);解析法可理解一观念,却无以综合...
评分第一章考证南北两大文化为儒道两家不同的历史渊源,大部分学者皆认为此系劳先生一家之见,余不以为然,劳先生的论据论断严谨,亦是为其心性论中心的诠释架构埋线。 古代思想一章独创在对天命观的解析,虽二分但足以尽,傅佩荣氏《先秦儒道发微》详为分析反而闲得杂乱肢解。 儒...
评分该文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110—117页,包含作者为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所撰“序言”的部分内容,该序言是在《新编中国哲学史》重版之时,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之约而作。 摘 要 从元理论的层面看,中国哲学的研究首先面临的是“承认”与“认同”的问...
评分本人读的是19年的新版,阅读过程颇为愉快。不料今天发现了书中有一处明显的论述错误。并且推测未读的部分恐怕还有错误,所以打算出一个“勘误贴”以供学习交流。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若有不妥之处望赐教。 191页,关于“性与命”的论述。兹引原文:说“性也,有命焉”时,此...
中国哲学史(四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