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四冊)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勞思光 哲學 中國曆史 (港颱版) (舊版) 國學 哲學類 哲學史
發表於2025-02-11
中國哲學史(四冊)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勞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湖南省長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49年後旅居颱、港等地,並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颱灣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等。退休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該校逸夫書院高級導師。他對中西哲學不同傳統皆保持一開放的態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國觀念論,其道德哲學於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學則有濃厚黑格爾色彩。中期思想大緻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為斷。他專注於中國哲學研究,完成《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捲,在理論上已進而批判黑格爾模式,並轉嚮分析哲學的探索。晚年提齣高級語意學之問題,以批判現代哲學思潮,目的則在於重判不同理論語言之功能與限製,從而給不同理論適當定位。對於中西哲學傳統的定性,曾就哲學功能分判為認知性與引導性兩型。所謂認知性,是指其哲學功能主要擺在建立知識之上;所謂引導性,則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轉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領域,後者則偏重意誌領域。東西哲學的歧異,就在這德智對彆的架構下安頓。他認為儒學視文化與人生為一不斷實現價值的曆程,實現價值的可能性條件為人有自覺心,自覺心的能力錶現在能自主地作價值判斷和要求實現價值之上。他的整個道德哲學係統是建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之上的。這樣的價值主體,一麵以最高自由為設準,一麵則展現在能作價值判斷之能力和實現價值之意誌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現及擴充是非之心和貫徹判斷之實踐意誌之上。此一哲學觀念實化於文化生活中,即成為“重德文化精神”。綜閤而言,他的哲學立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的究心上,從而推繹齣整個道德文化哲學體係。麵對西方文化的挑戰,他從單一主體與並立主體的架構,展現東方重德與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質及限製,以期“上下通達”之文化精神。
在考证方面,劳老此著确实详实,但是在阐明哲学家思想时,带有个人评判的色彩,所以建议读者在看时,切不要随着这种批判性、断定性的观点所引领,注意他的论证思路和哲学表达即可。全书整体来看,分四卷,在体例分配上,有其独特之处,为何可成为哲学专业的经典,我想大概跟劳...
評分本人读的是19年的新版,阅读过程颇为愉快。不料今天发现了书中有一处明显的论述错误。并且推测未读的部分恐怕还有错误,所以打算出一个“勘误贴”以供学习交流。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若有不妥之处望赐教。 191页,关于“性与命”的论述。兹引原文:说“性也,有命焉”时,此...
評分 評分在考证方面,劳老此著确实详实,但是在阐明哲学家思想时,带有个人评判的色彩,所以建议读者在看时,切不要随着这种批判性、断定性的观点所引领,注意他的论证思路和哲学表达即可。全书整体来看,分四卷,在体例分配上,有其独特之处,为何可成为哲学专业的经典,我想大概跟劳...
評分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 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
中國哲學史(四冊)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