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1888年出生於芝加哥,但因父母離異,隨母遷居倫敦,錢德勒的童年都在英國度過,大學念的是杜爾威奇(Dulwich)學院,成年之後返回美國加州定居。
錢德勒開筆甚晚,45歲才正式發表第一篇小說〈勒索者不開槍〉,刊載於當時的廉價雜誌《黑面具》(Black Mask)上,然而,以漢密特為首加上錢德勒等人領軍的這批廉價小說,卻成功的推翻了英國古典推理對美國偵探小說的限制,開啟了美國冷硬派私探小說的傳統,後來這段歷史成了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國革命」。
錢德勒逝於1959年,畢生共完成七部長篇和二十部左右的短篇。其中以偵探馬羅為主角的系列更是他寫作的高峰。馬羅就像海明威筆下的硬漢,即便處境艱難也不肯拋開君子風度與誠實價值,每每讓讀者受到震撼。深愛馬羅系列作品的西部片名導比利.懷德就曾說:「錢錢勒的小說,每一頁都有閃電。」
錢德勒的電影劇本寫作在美國史上也有相當重要性,他曾與知名導演希區考克、比利.懷德以及羅伯.阿特曼等人合作,福克納也曾受雇將他的小說編成電影腳本。有趣的是以通俗小說起家的錢德勒,多年來其作品慢慢受到文學名家的喜愛,詩人奧登、寫作艾佛林.沃夫、格雷安.葛林、佛來明、錢鍾書、阿城……等人都曾公開推崇他的寫作,而日本最受歡迎的作家村上春樹更表明自己從小至今看《漫長的告別》不下幾十次,去年更自己動手譯出新版本,寫出長達兩萬多字的譯後記,分析這部小說與《大亨小傳》如何在精神面上共通,以及錢德勒作品獨特難學的風格。
故事從加州的一處酒店開場,私家偵探馬羅遇到了爛醉如泥的藍諾士—一個穿著得體、蒼白有禮但臉上有疤的男子,接下來他們將開始一段短暫卻要命的友誼,這段已經被視為偵探小說史上經典的動人友情將會為馬羅帶來難以探測的危機,他將會捲入一段不名譽的婚姻、一場牢獄之災、牽扯出一場讓馬羅動心的感情,以及一位懷才不遇的作家。
本書特色
首次登台:《漫長的告別》中文繁體正式授權版。超值獨家收錄::2007年村上春樹為自己新譯的日版《漫長的告別》所寫譯後記<準經典小說《漫長的告別》>。
這部作品1953年出版,問世至今45年,1973年勞伯.阿特曼曾擔任導演將其搬上大銀幕。
舊金山有家推理專門書店,老版是推理迷,他書店中央擺了張桌子,專門陳列最近的暢銷書或好書,不過有一疊書從來沒有下架過,那就是《漫長的告別》,那疊書的下面夾著一張手寫紙,上面寫著”Best book in the store.”
明年是錢德勒逝世50周年,為了向大師再致敬,時報選擇《漫長的告別》做為重新推出錢德勒譯本的第一砲,一來是因為錢德勒書迷也是時報重量級作家村上春樹在去年推出了新譯本,二來《漫長的告別》是錢德勒最具野心也是最受文學界重視的一本作品,當然無論是哪一本錢德勒都值得編輯們的努力,因為光是因為他給了我們馬羅,就足以讓我們永遠記得他。
獲獎記錄
瑞蒙 錢德勒獲MWA(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票選為「150年來最出色推理小說家」第一名。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对于编辑一本书来说,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所以我先说不重要的,再说重要的;不重要的一笔带过,重要的多说几句。 读客版《漫长的告别》10月18日开卖,接连登上当当、京东、亚马逊小说新书榜榜首,一个月内印量...
评分 评分如果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年)不幸在44岁时就去世的话,除了一系列失败,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年轻时他曾在英国海军部短暂供职,后来离职尝试做自由撰稿人,失败。24岁时,他定居美国,做过许多工作谋生,一战期间加入加拿大陆军和英国皇家空军。34岁那年...
评分螺丝起子的滋味 书名:《漫长的告别》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宋碧云 出版:新星出版社2008年2月版 作为一个“居然没有读过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引自阿城的序),我得经历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的,认识钱德勒的过程。 ...
评分三毛说:“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可是,那个曾告别过的人呢?就真的告别了吗? 茫茫人海中,陌生的两个人能够遇见是一种缘分,人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会历经无数次的遇见,无数次的告别,最终完成了生命的成长与结束。 近日《漫长的告别...
意识的流动盛宴。的确,这小说太真诚,可惜都在马洛的油腔滑调、插科打诨中。斯文的西装革履下的腐臭味道,花花世界背后的精神荒原。良心、孤独在折磨着每个灵魂。致敬菲茨杰拉德。“活在这个世上本来就是件挺不容易的事。”“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步。”“别耍嘴皮,马洛。”钱德勒的集大成之作。
评分村上推荐硬汉派
评分讀完《漫長的告別》的這個下午,聽見網路電台裡的爵士樂﹣老派的有小喇叭的那種,好像是一部電影的配樂響起時馬上就可以聯想到影片畫面一般,讓我馬上想起小說主角馬羅在大樓裡的辦公室。 我從來沒有同意過村上春樹,這次除外。 我沒有看過推理小說、偵探小說,在此之前。讀《漫長的告別》是因為受錢德勒本人的故事吸引,以為在書裡可以偷窺一些錢德勒的模樣,但是書裡行間讀不出一絲作者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未體驗過的“馬羅魅力”。即使我沒有看過其它偵探、推理小說,但我可以確信這絕對是錢德勒獨有的風采,並且後悔相見如此恨晚。 村上春樹說:「錢德勒就好比是爵士樂界中的Charlie Parker」,我想沒有比這更貼切的形容了。
评分说不上太喜欢也不会讨厌——村上如此推崇他的原因我在小说里看得出来。但故事平淡绕来绕去,充满各种不好玩的迷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硬派推理。但是《邮差只按两遍铃》明显要高明得多,至少他不会如此拖长篇幅。另外:钱德勒的句子与叙述非常有条理这点也很喜欢,也常用一些冷幽默。以上,个人意见。
评分讀得真累! 馬羅,你想那麼多是不是也特累啊?the best ever of Raymond chandler! 2012年9月24日海鹽歸來後讀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