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李泽厚 思想史 哲学 历史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 思想 中国哲学
发表于2025-02-22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倘若一位文弱的大学生将这些论文交给一位学术地位尚高的老师,他将被批得一无是处;几乎没有对「启蒙」和「救亡」进行一番定义,这是大忌;对历代中国人的精神核心为实用理性这样一套李泽厚自创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有其深刻的根源吗?)的强调,似乎是执着的,然而究竟是否是真的如此仍有待详加论证;它所揭示的和它所掩盖的一样多;其实对自己的理解的扩展是非常有用的,譬如对「中体西用」的阐释,比如对三次学术论战和三位大家的评价,虽简约但足见深功;称李泽厚是哲学大师倒不至于;其实,李泽厚所立足的仍然是宽泛的文学领域的,正因如此才对鲁迅如此偏爱吧,虽然此书李泽厚对政治或意识形态之类都有较多的涉足,但这仍然在国民的政治素养的层次上的。
评分就第一章而言,我一贯的观点是,民国报刊多如牛毛,一份报刊就思想的传播而言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能代表什么人的思想,不加甄别合适么?更遑论时代的因素。国家是中央、地方、底层民众三个层面共同构建的,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深处震撼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P44)”,震撼了什么人?另外关于第二次论证,压根就回避了什么是“封建”的问题,即便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样,把某一个因素当成了主义的全部,而没有看到是各个要素的总和,实际上成为了“政治结论的附属”。关于鲁迅的那段太煽情,行文中虚词用的也很多,如“空前”、“久远而传统”,个别病句。看完全书不禁感慨,一如王小波的《万寿寺》,“现代思想”已经有点儿讽刺了,不过最讽刺的是“当代思想史”……
评分“救亡压倒启蒙”的提法“至今已觉不新鲜”,但关于胡、陈、鲁、毛四人的论说,以及“体”“用”之辩,倒也确实得见不凡之处。谈现代文艺的部分,得之全局而略失细节。李本人明显受到唯物史观影响较大。至于新儒家诸子,强调内圣而于外王稍欠工夫。
评分就第一章而言,我一贯的观点是,民国报刊多如牛毛,一份报刊就思想的传播而言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能代表什么人的思想,不加甄别合适么?更遑论时代的因素。国家是中央、地方、底层民众三个层面共同构建的,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深处震撼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P44)”,震撼了什么人?另外关于第二次论证,压根就回避了什么是“封建”的问题,即便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样,把某一个因素当成了主义的全部,而没有看到是各个要素的总和,实际上成为了“政治结论的附属”。关于鲁迅的那段太煽情,行文中虚词用的也很多,如“空前”、“久远而传统”,个别病句。看完全书不禁感慨,一如王小波的《万寿寺》,“现代思想”已经有点儿讽刺了,不过最讽刺的是“当代思想史”……
评分高中历史教材能换成这本就好了……
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本书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周日晚上感觉头晕就随便地看了看这本书,可以说是走马观花。随便发表一下品论吧。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讲中国的启蒙和救亡的关系。不得不说,就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国民的启蒙都还没有完成。救亡,解放,越进,开发发展,但总是落下了对人民的思想的启蒙,无论是白色恐怖...
评分 评分原先读李泽厚先生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很喜欢其中论及鲁迅的现代性意识和“超越启蒙”的部分,而忽略其中《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一文,今夜读之,对其中有关胡风的“民族形式”问题似有所悟,牵连出一些哲学想法,草草书之,作为提纲,以待日后之展开。 一、 胡风在《...
评分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