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格赛尔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土族格塞爾
发表于2025-01-28
土族格赛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說唱者官布希加職業為畫匠,木拉霍尼其人(mulaa huniq,小羊圈)。他“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他不健談,當別人同他談話時,他總是轉過頭去,從不正面瞧你的面孔。”
李克郁,土族,生于1934年6月8日,青海省互助县人。曾任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青海省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青海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青海省翻译协会理事兼少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语言学家,他满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土族文化、历史、民俗的深刻理解,深入实际,潜心研究,锲而不舍,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创造了土族文字,为发展和弘扬土族文化,促进和提高土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创造、继承和发展提供了范例。
勤奋求索 厚积学识 在他的青年时期,适逢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50年,16岁的李克郁参加工作,在互助县东山乡任青年干事。他风华正茂,激情满怀,努力工作,成绩显著,18岁就被选为互助县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勤勉上进,初显才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好评,也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和培养。1952—1955年进入中央民院少数民族研究班学习,幸运地开启了他的求学治学之路。言其幸运,他由衷地说:“是新中国的建立让我们少数民族青年有幸走进北京、走进高等学府深造学习;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我有幸为土族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做些努力和奉献。”他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努力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少数民族发展史等,使学识水平和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1961—1966年,他又在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班系统学习了蒙古语的发展史和语言学基础理论,加之1955年—1961年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语言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的实践经历,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厚积了学识。
深入田野 探疑解惑 1955年,他作为一名土族学子被选入中央民大、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联合组织的蒙古语族语言调查队,赴青海互助、都兰、大通等地调查土族语言、蒙古族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1955年至1960年,他先后四次参加了中科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少数民族语言调研工作队,先后深入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同仁县以及海西州蒙古族聚居区,走乡入村,克服多种困难,掌握了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情况,对土族和蒙古族的语言进行了比对性研究,提出了诸如土族能否与蒙古进行文字联盟?土族是否需要创造自己的文字?如何创造一种便于土族人民学习掌握并可有效进行文化传播交流的文字等一系列的课题。这几次调研工作,使他对土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了系统的认识,一些研究设想就在那时已初步形成,为后来创制土族文字作了深厚的铺垫。1966 年,他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回到互助县工作。期间,他时常深入乡间调查研究,与土族老乡交谈,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土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土族的发展史、文化史、民俗民情等方面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他深知土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是一个文盲充斥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势必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为此,土族人民长期以来渴望文字,他也为此而不懈地探索着。
索源探微 谱写华章 1977年,李克郁先生调青海民院政教系执教。 在这里,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更加紧了对土族语言、历史的研究,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论文。在研究土族语言时,他将土族语言与蒙古语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土族语言在十三、十四世纪时,是蒙古语的一个非常相近的方言,彼此能进行语言交流,然而,由于居住地的迁移,经济文化交流渐少,土族语言又受到周围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土族不适合与其他民族搞文字联盟,而要创立单独的文字。1979年,李克郁教授受互助县委、县政府的委托,遵循我党关于创造少数民族文字的五项原则,充分考虑语言实际,以音位原则设计了拉丁式土族文字方案,在字母的形式、数量、读音方面基本做到了与《汉语拼音方案》相一致。这个方案曾送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会议征求意见,报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审查,得到充分肯定。1987年,在北京召开了土族文字方案鉴定会,鉴定纪要认为该方案是个好方式,符合土族语言实际,其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较强。1980—1983年间,在互助县政府的邀请以及省政府、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赴互助县组织土族文字的推广工作。期间,为配合该方案的迅速推广,他又制定了土文正字法、编著了土文教材,并协助互助县举办了土文学习班、教师培训班,译制土语电影,开办土语广播等,这些都对土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孩子们可以读书了,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掌握土族文字与汉语进行对照来学习掌握汉语了,大大拓宽了土族人民学习、交流的领域。实践证明,土族文字方案充分表现了土族语音的特点,并且在字母的数量和读音上取得了同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一致的效果,具备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做到了拼写定型化、简便化,易于学习、掌握和使用。有评价说:“土族文字设计方案,是最好的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之一。”李克郁教授以他对家乡的一片真情、以他作为土族儿子的一份责任,以他的智慧和才华,结束了土族有语言无文字的历史,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谱写了一曲民族文化的精彩乐章。
知难而进 漫游史丛 建国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立即提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对社科研究者来说也成为责无旁贷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8年,国家组织了全国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李克郁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参加了土族社会历史调查队。通过这次调查,他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积极地、卓有成效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都不懂,则所谓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开始步入史学。自1958年后的几十年间,他除了研究土族语言文字外,对土族的历史也予以特别的关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正史、地方志、家乘族谱、金石碑志及建国后的社会调查资料的研究,发表土族史方面的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对土族历史来源得出结论:现今的土族是蒙古人和蒙古化沙陀突厥人的融合体,它的前身就是元朝在甘肃行省的蒙古驻军及其家属。这个结论,得到了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有力支持,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
潜心研究 硕果累累 李克郁先生在土族语言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蜚声民族语言研究界,而所带给养育他的土族人民的文化的促进作用,更使他感到欣慰。这些,都更激发了李克郁先生的科研热情。为了一个问题、一段资料、一个佐证……他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着,多年来,就没在凌晨12点以前睡过觉,他的钻研精神令许多人钦佩。1984年李克郁先生调任民研所任副所长,专门从事民族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在研究中,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积极创新,大胆质疑。至今,他已有《土族(蒙古尔)源流考》、《土族格赛尔》(译著)、《土汉词典》、《河湟蒙古尔人》《土族婚丧文化》等多部(200余万字)著作出版。其中三部著作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土族格赛尔》获国家四部委的表彰。
如今,年逾古稀的李克郁先生仍潜心科研。他告诉我们,有一部研究著述已完稿,即将出版。我们为他不断的收获而高兴,也被他求索不倦的精神所感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土族格赛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