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1265-1321):意大利最著名的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其代錶作《神麯》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學和文藝復興時朝文學這兩個歐洲文學高峰之間承上啓下的偉大作品。在但丁身上,既體現瞭中世紀的文化思想,又昭示瞭文藝復興時期最初的光芒。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中古到文藝復興過渡時期最有代錶性的作傢。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主要作品有《神麯》《新生》《筵席》《論俗語》和《帝製論》等。
長篇史詩《神麯》(約1307—1313)是世界文學史上裏程碑式的偉大作品,給中古文化以藝術性的總結,也現齣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本書是中世紀意大利詩人但丁的代錶作,作者記敘瞭自己在幻想中遊曆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故事。通過在這三個地方的所見所聞,從一個側麵反映瞭意大利從中世紀嚮近代過渡的轉摺時期的現實生活和各個領域發生的社會、政治變革,顯示瞭爭取人格獨立的人文主義光芒,也體現瞭作者對和平、仁愛以及萬物有序的理想的追求。
在本書中,但丁以自己為主人公,采用中世紀文學特有的幻遊形式,假想他由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和自己已故的戀人貝阿特麗切分彆帶領,遊曆地獄、煉獄、天堂三界。在這部巨著中,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精深的神學哲學修養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為我們創造瞭一個光怪陸離而又極其廣闊的世界。那淒幽陰森的地獄,恬淡寜靜的煉獄,燦爛輝煌的天堂,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鮮活如生的眾多人物形象,以及他們各自不同的境遇,無不使人産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引發強烈的心靈震撼。
——《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马翰如/文 鲁迅曾说过:“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说是读《神曲·炼狱篇》时,见“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
評分让无聊的我来从《神曲》之《地狱篇》分析下但丁同学的心理吧。 首先,这家伙非常之自恋。他坚信自己拥有高人一等的道德品质,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对的,坚信自己在文学上的伟大才华一定会被后人认可,甚至把自己和荷马、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并列。其实还有一点明显的证...
評分 評分这本书是在卓越买的,当时主要是图便宜,才10块钱。买过之后很兴奋,语言流畅而清晰。比朱维基和田德望的译文好多了。 开始接触《神曲》时,只是读了译文版朱维基的译文,朱的译文是从英文版转译的,虽然是诗体,但读来很是笨重。朱的译文我前后读了两遍,第一次读完《地狱篇》...
漢語讀的就這一版 真心不錯
评分沒讀過聖經,對希臘神話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自己讀這個純粹是在耍流氓
评分僅地獄篇
评分沒讀過聖經,對希臘神話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自己讀這個純粹是在耍流氓
评分初中讀過王維剋譯本《地獄》,現在感覺不復當年勇瞭。《神麯》就像是一篇句句用典的駢文,難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