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1713~1784),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生于郎格里。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他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A.A.C.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著称。狄德罗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深受F.培根T.霍布斯和J.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培根关于编辑百科全书的思想,促使他坚定地献身于《百科全书》的事业。狄德罗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在他的《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驳斥爱尔维修<论人>的著作》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的《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狄德罗的文学创作有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此外,还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泄露隐情的首饰》和一些短篇故事,如《他与我》、《蒲保纳的两个朋友》、《这不是小说》等。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狄德羅《拉摩的侄兒》似乎欠缺動人的情節,全故事以對話體圍繞一個遊手好閑的老人一天的生活。要閱讀此作品必須先明白寫作的背景——啟蒙時期和狄德羅的立場,而此書反映了狄德羅對當時文壇一場著名的筆戰——「喜劇演員的紛爭」(Quelles des Bouffons)的...
评分 评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狄德羅《拉摩的侄兒》似乎欠缺動人的情節,全故事以對話體圍繞一個遊手好閑的老人一天的生活。要閱讀此作品必須先明白寫作的背景——啟蒙時期和狄德羅的立場,而此書反映了狄德羅對當時文壇一場著名的筆戰——「喜劇演員的紛爭」(Quelles des Bouffons)的...
评分 评分1、圣伯尔纳丁修道院:描写拉摩时胖时瘦时用到的比喻。说他胖的好像从未离开过银行家的餐桌或者被关在圣伯尔纳丁修道院。这所修道院是以伙食丰盛而著称的吗? 那些修道院啊,那个时期的小说主人公最后的避世所,现在也失去了最后的意义。 2、拉辛:是折磨人的讨厌...
辩证两面都使人苦恼,公正普遍外还有一种法律,或规则,在人类的盲目和境遇的需要时才得到批准。长篇对话体,显而易见,有点古老的戏剧表演意味,两个角色(是拉摩而不是拉摩的侄儿哩),忠实自我的真诚和无愧社会的真实,一种“阿谀的英雄主义。”出乎拉摩意料,他所说的尊严之感和人性并没有结合得很好。后者,看起来理性得多,责任、德行,对恶的憎恨,满嘴道德习惯语。对道德目的的考虑就是对公共生活考虑的别样形式,有时就是需要,即从高贵的束缚到卑贱的自由。拉摩天生就要甩去负担,嫉妒叔叔,为着需要表演,唯乐主义者(被弗洛伊德利用了)。这个形象在其他人那里没有就伪善社会和道德评价继续走下去,而是变成了一种心灵自觉(黑格尔),或是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歌德)。他没有楷模,放弃了整一的自我身份,必要时就分裂了
评分狄德罗在书里貌似把当时法国所有反对百科全书派的人都写成了反派,让他们依次客串了一下书里的角色,觉得拉摩的侄儿有点像法国版的阿Q,但是比鲁迅写的那个要高级多了。
评分在这些已故的人们当中,永远有一些人是令活着的人们苦恼的。
评分“拉摩的侄儿”也好,“我”也好,堕落也好,高尚也好,天才也好,蠢货也好,放荡也好,严肃也好,潦倒也好,体面也好,只要心甘情愿说“我永远都不会改变样子”,纵使生而不幸,所有的晚钟也愿意为这样的人鸣响。
评分哪一个时代都有些人,想把生活演得就像棲止在水星的旋转轨道上,静观着人类各 种各样的哑剧。在地球与水星两种引力的拉扯下,招徕大众与自己的嘲笑。“你真是何等奇怪的人”,“你是何等可怜的人啊”,读得心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